88看书>军事历史>大明锦绣>第二百七十五章 隐藏的内幕
理的,若是圣旨是让曾毅查哪一件案子,那这个案子涉案的官员,不管是在什么地方,曾毅都有权去查,这些个官员也必须要遵从圣旨,听从曾毅这个钦差的彻查。

可是,如今圣旨只是让曾毅巡查杭州府,如此情况下,碰到牵扯到杭州府外官员的案子,可就有些说不清了。

虽说最后一旦禀明朝廷,定然会让彻查的,可是这中间这段时间,指不定就会闹出什么意外的事情来的。

“如今此案尚未查清,却是真不方便……。”

曾毅也是有些犹豫的,若是此案能够肯定和前任杭州知府有关,那他肯定是要上奏朝廷的,可是,此案到现在还没有明朗。

若是这卷宗真是当时那记录卷宗之人疏忽,当然,这个可能并不大,但是,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前任杭州知府肯定会以此为借口推脱,到时候,时间耽搁,不知道会出什么意外。

“这件事,你就暂时不用管了,本官自由分寸,你先把别的事情办妥了。”

曾毅沉吟了一下,先让李建胖退了下去,之后,吩咐赵奎把赵长春这个知府喊了过来,他要先清除前任杭州知府到底去了什么地方为官,是何官职,如此,才会决定接下来要如何去做。

“不知钦差大人传召下官……。”

赵长春进屋之后,先是向着曾毅拱手见礼,然后方才开口询问,别看他在安康候赵德行的跟前敢以本府自称,可是,在曾毅的跟前,他是绝对不敢如此的。

毕竟,安康候虽然地位尊贵,可还真不能插手地方政务,真要是地方官员和侯府闹出麻烦来,朝廷一般而言,也都是各大三十大板罢了。

之所以地方官员大多数畏惧有爵位在身的权贵,那是因为他们不想惹出麻烦,因此而耽误了前程,或者是那些个权贵如安康候府这般,扎根钱塘,以至于知县可能被架空了。

“赵知府在衙门住的可还习惯?”

曾毅关切的开口询问,虽说是找赵长春来,是有要事询问,可也要先饶几句话,然后在问,哪有直接就开口直奔主题的?

赵长春笑着,连连点头,道:“其实知府衙门和知县衙门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是一个大些,一个小些罢了。”

“而且,平日里下官也难得清闲……。”

赵长春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他住的很好,非常好,从来都没这么好过。

至于到底是真好还是假好,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了。

曾毅笑着,点了点头,道:“本官派去杭州府的人已经和同知赵有将之前赵知府你所说的安康候府送去被你封存的藏银全部清查。”

“的确,那些存放银子和珠宝的箱子上的封条有新有旧,而且箱子大小不一,想来,的确是赵知府和赵同知收下之后,就封存了的。”

“而非是见本官前来,才如此的。”

“封条虽被撕掉,可箱子上尚有残余,日后封条的新旧,也可以为赵知府你做个证据的。”

“只是,如今时候还未到,所以,此事,仍需保密。”

曾毅这话,是在宽慰赵长春,可同时,也是在敲打他,所谓封条的新旧和日期等等,这其实都是可以后补的,反正杭州府的知府大印在他赵长春手里。

尤其是赵长春曾让人做旧了账册,那这封条,同样可以做旧,而曾毅这话,其实就是如此,封条他收起来了,若是赵长春听话,那这事他就当是赵长春早就封存好的。

可若是赵长春不听话,那,这封条送去京城,刑部肯定有人能检查出到底是后期做旧,还是真的如此。

“下官多谢钦差大人信任。”

赵长春心里明白曾毅话里的意思,赶紧拱手,道:“大人若有差遣,但请吩咐,下官必定遵从。”

曾毅微微点了点头,一手在桌子上轻轻敲了几下:“赵知府请坐。”

赵长春道谢之后,方才在屋内的椅子上坐下。

“赵知府来杭州府担任知府,已经有两年了吧?”

曾毅笑着开口询问,这事,其实也没什么保密的,他相信以赵长春的头脑,他只要问出来,赵长春心里就会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下官之前曾任……于两年前,吏部考核之后……来杭州任知府。”

赵长春聪明的很,虽然暂时还不知道曾毅到底想问什么,可曾毅既然问了,那他就简洁的把他自己的履任全都说了一遍。

“赵知府的前任杭州知府,去了何处任职,赵知府可曾知晓?”

曾毅开口询问,这其实根本不算是什么机密的,只不过,却也不是那么容易打听的,毕竟,地方官员要进京述职之后,才会知道到底是去什么地方,亦或者是留任等等。

“这个下官知晓,其实不少官员都知道的。”

“前任杭州知府于怀如今是通政司右通正。”

赵长春说出来的话,让曾毅楞了一下。

“正四品的右通正?”

曾毅有些不敢置信的追问。

赵长春点头,他心里也明白曾毅为何如此反应,不由得苦笑,道:“不瞒大人,此事当时下官也是十分震惊的。”

“地方官员进京为官,这到不稀奇,毕竟地方官员多有进京为官的,若不然,哪个官员还愿离京为官?”

“只是,这布政司右通正之职,虽和知府同为正四品,却并非是任谁都能担任的,毕竟通政司担任着检查、上奏奏折等等事情,可并非是普通的衙门。”

“想要进通政司,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五章 隐藏的内幕--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