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唐朝生意人>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忠,大奸
据我所知,李正文与太子、皇子均有一些私交,且一同用餐也有多回,照理讲不应该如此恭谨吧?”

“会不会是因为之前太子的那几句威吓之词?”

“是我问你,怎地回问起了我来了?”

sān_jí大师似乎对武则天并没有多少畏惧之意,呵呵笑着回答:

“根据各方面消息汇总,此人有两个明显,一是生意与家人,二是此人有些愚忠。一者很好理解,倒是愚忠有点意思,只有一片愚忠,方可鞠躬尽瘁,不然以他如此年纪,那般修为,怎地甘于为皇上四处奔波?而且,他南方一行,尤其在广州城,所做之事可是完全出乎于对朝廷的盛名维护,事后且主动退出接下来的政务重新安置,似乎对政事参与忌讳莫深!”

“未必见得!愚忠根本不是忠,长期以来,有很多人把愚忠理解为忠,认为君叫臣死臣得死,臣要不死算不忠。更可悲的是,有一些人把这种观点当成是孔子的,真是天大误会。孔老夫子不能为自己辩解,我且替他说两句。 ”

武则天略作停顿,饮了口茶水后接言,“论语中提到的忠不是绝对服从,而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尽心竭力,诚实不欺。如果国君不正确,是可以冒犯反驳的。正如你所言,李正文小小年纪,修为奇高,此类人又怎么可能无原则地忠信于某一人?愚忠一词是不准确的,其中根本没有忠,只剩下了愚,你以为愚者能有李正文那般天资聪睿?”

“若不做此等解释,为何他对于皇上之命如此彻底执行?还有新型火药的无私奉献,若配方还掌握在他手里,拿来换取一座城池都富富有余,何苦穷心竭力地做什么商业发展!”

“此人不仅修为奇高,智慧绝伦,还是个小狐狸。他若不甘心风险,何来的尚方剑与皇家上卿尊号?何来的明王府义子身份?更不会有后来的一等忠义王!正因他只想老老实实的按部就班,承袭爵位奉响,扎根于长安城,还有重要一点,他的修炼者身份需要官方认可!”

“若如太后所言,皇上是不是也有清醒认知?”

“那是必然,我大部分认知均承皇上指点,这个道理他比我还要明白!”

“既然李之有意为之,为何皇上还对他如此信赖?”

“因为他无人可用,因为李正文身有修为,因为皇上把握住了此人急于表现尽忠的心理!正如此次群臣诚邀他前往泰山证禅,皇上对幕后主使心知肚明,没有什么事能瞒得了他。”

“那么,为何皇上忽然对太后表示善意?”

“或许是因为人之将死的豁然顿悟,或许是将阴谋转为阳谋的决绝之心,原本我以为已经对他熟谙如指掌,但如此一来,从此颠覆了之前一切推断!”

“如此说来,岂不是因李之一手而造成?要不要我去擒下他,借以警示某些人?”

“哼哼!你不见得就能擒住李正文,而且你轻举妄动,会引起何等后果想过没有?”

“有甚后果?”

“于朝廷而言,据我所知,他所规划出来的一些经济发展计划,以及多番工艺改造,一旦实现,会大幅提升我大唐国力军力;于修炼界而言,此人西行路上得外力灌注,成就修炼之体尚不足以完全采信,你可能确定此人身后并无隐门势力;于李姓皇族而言,他手中握有尚方剑,将来若能加以利用,可极大限制李姓藩属势力的抵抗行为。这三条,只要我们能得到任何一条成为现实,比得到千军万马、一国疆土还要好处多多,有何理由早早阻止他?”

“话虽如此,此人明知太后与皇上之间明争暗斗已久,不通过太后懿旨,擅自给皇上服用丹药,已经是大逆不道了!”

“大逆不道?你莫要忘记眼下还是谁的天下!皇上一日不死,大唐始终姓李,难道他越过眼见不活的皇上,直接投靠于我,这种人的心性我还能放心招纳?”

“但也不能始终对其置之不理,因为他已经开始在要太后为难了!”

“为何我会称其为小狐狸?难道你还没联想到他赠与的益寿丹与驻颜丹的用场?”

“太后是说......”

“他已经借用二物,在道义上堵住了我的日后问责,至少近期内不能将他怎样!而且方才你也讲过了,自己也认定此人所言句句属实,以你处在我的位置上看待此事,将来你是需要一位内藏反骨之人,还是心怀一腔赤城者?”

“属下可不敢做此假设!”

“所以我认为,此人要么大忠,要么大奸,不会有中间取向!若想争取他,一个字,等!”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忠,大奸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