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开海>第四十章 人祸

单单天灾不算什么,天灾也比不过人之智。

单单**也不可怕,愚人之智也不比明智之人。

天灾**赶在一起才可怕。

这次天灾**,可以追溯至嘉靖皇帝在位期间。

为施行新法,两京一十三省都在重新清丈土地,北方新法正在施行,从前各式赋役种类繁多,张居正施行一条鞭法的初衷并非是让百姓少赋役,而是在不给百姓增添新赋役的情况下,让官府收到更多赋税。

过去是种麦的收麦、织布的收布、采矿的收矿、捕鱼的收小鱼干儿,征收时间不同,太过繁琐不说,关键是各类名目有各类胥吏征收,各种人在其中上下其手,导致无效税收过多。

就像清丈土地是为把别人藏起来避税的土地找出来一样,大部分税种以银定税。

程序少了,被人贪墨的机会也少了,以减少无效税收的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

但问题出在一条鞭法是南税,有浓烈的地方局限,局限在银。

南方百姓用银的多,因为银多,海商、银矿、海外输入,大量银集散在江南、闽广一带,由沿海向中原辐射,但不包括宣大。

陕西宣大的百姓还是用铜钱的多。

税收方式一改,这边银价就高的,一高在铜钱换白银;二高在过去交税的实物换白银。

过去交税时间紧挨着大收,那会百姓手上粮食最多,这个时间收税是体恤百姓;如今税法改了,还在这个时间收税,大收时百姓手里都没银子,就要用粮换银,人人都换,粮价最低,要用更多的粮来交一样的税。

所以税就重了。

不受灾还好,一受灾,谁都吃不住。

嘉靖皇帝之前,朝廷太仓有银有粮,每逢遭灾立刻能赈。

等到隆庆皇帝接手帝国时,别说太仓没银,九边军饷都发不出,还指望拿什么赈灾?那些年都是漕银漕粮赈灾。

太仓一直没存下钱粮,抗风险能力就弱了。

而且这事还怪陈沐,如果没有陈沐,流入朝廷的白银会少许多,白银成为税务流通货币也会晚一些。但因为他,直接或间接流入大明的白银量剧增。

与民间流入白银相比,他每年塞入户部的白银其实仅为冰山一角。

阴差阳错,致使张居正更早以一条鞭法通行国中。

这一切汇总一处,再加上遭灾时些许奸商囤积粮食,哄抬粮价。

各地守军一时心软,让百姓汇聚于延庆三卫之地,数万张嘴哪里是三处卫所能养活的,而且这些百姓越聚越多,别说居庸关,就是一座大府城都只有坐吃山空一途。

问题随之而来。

赵士桢既在南洋办事,又在张居zhèng fǔ上住了半年,整个一条鞭法通行来龙去脉他更清楚,江月林几句话对他来说是捅破了窗户纸,一点就透。

zhè bù shì tiān zāi,仅仅天灾,不会让百姓背井离乡,更不会让人拖家带口逃到居庸关来,想要进顺天。

这是谁都没有料到的**。

摆在赵士桢面前的问题比江月林还重,他无法押银两进大同,他连宣府都进不去。

“赈灾银必须进大同,不进大同,则灾情难遏,居庸关灾民会越聚越多,延庆卫粮食总有吃完那天,真到吃完……”赵士桢咬紧牙关,肃容道:“不堪设想。”

“所以要放人啊!”

江月林拍手道:“传令沿途布设粥棚,开关放人,道路不拥堵,赈灾银能到大同,灾情可解,妙啊!”

他这不是为赵士桢想办法,也不是给百姓想办法,他这个妙,是终于给自己找到能开关放人的理由了。

赵士桢一看就知道,摇头道:“江指挥现在开关,在下的使命能达成,沿途粥棚再多,拦不住人,百姓总归是要走到京师去的,流民与流匪仅差一个别有用心之徒,冲击京师,江指挥的脑袋可保得住?”

“那你说怎么办?啥都不做,百姓就在老子眼皮子底下民变,你说我剿还是不剿?”

“在下有一个办法,不知行不行得通,但要看江指挥能管几个卫。”赵士桢看向关下百姓,道:“必须将百姓分开,不能聚在一处。”

江月林急得都挠头了,“我能管几个卫,别看我挂万全指挥佥事,我管的是屯田,除了延庆右卫谁都管不住。”

“怀来卫能说上话,中卫左卫属京军但现如今是一条绳上蚂蚱,也就这四个卫,你先说要做什么。”江月林摇着脑袋很是挫败,提防着看向赵士桢,道:“你要让江某带兵弹压驱赶百姓,这事就不必说了,这是要酿成民变的。”

不是江月林低估赵士桢的心眼,历来都不缺这样的官儿。

若几十上百人冲击关闸也就罢了,扣到卫里吃几日牢饭送回原籍,这是几万人,甚至再过几日可能就是十几万人,来硬的就是拿自己脑袋陪葬!

“管屯田的正好,在下这就向阁老传信说明情况,要便宜行事之权,还请江指挥派人传信各卫、各千户所,六县七卫遭灾,百姓也必然是自六县七卫而来,以原籍为百姓划地施粥,先将百姓分开。”

“如此一来,每个千户所管数千百姓,不是难事,同时在各地商市打压粮价,这事要由锦衣卫去做,在下稍后于卫官中官详谈。”

跟在天下第一海盗头子身边时日久了,赵士桢虽文质之人,行事做派都有将气,溪敕青袍大袖一敛道:“能压平的粮价压平,有压不平的粮商做硬骨头正好,待阁老书信一到,破门开仓,充


状态提示:第四十章 人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