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明末之军国天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前者也多半捐有功名,后者家里至少有个秀才在撑门面,否则是保不住家业的。要这样的人家出丁当兵,真是有些困难。因为当下汉族武人地位低下,为士林不耻,普通的兵丁在士人眼中更是猪狗一样的地位,他们如何肯让子弟从军当兵?

“不肯子弟当兵,可让子弟进大明书院和中央军校,只须被入取,便如同遣子弟从军。”

朱云杨笑了笑又道:“不过对于这些地主商人的子弟,大明书院是要收取学费的。”

他又对钱仁道:“立功,中央军校的搬迁计划要及早拟定,待南都光复后便立即迁往南京,南洋学院也一并迁往。另外,大明书院也要开广州分院。这些事情都由你负总责,需尽快办妥,你可是我大明将来的教育部尚书的首选之人啊。”

将要建立的大明朝廷并不完全沿袭之前的体制,而是模仿后世国家政府的模式,没有六部九卿的设置――相对于近代国家,六部的设置有些权属不明。比如没有外交部、教育部、商务部这等对于近代资产阶级国家而言非常重要的部门,再要勉强实行已经不大合适了。

另外,前明虽然有实际上的首辅,但是却不立宰相名号。起初是为限制相权,但却给君主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最后懈怠政务的皇帝还不是实行了事实上的内阁制?所以朱云杨在以后,也是要设立丞相一职的。

至于明朝盛极一时的宦官体系,朱云杨当然不准备恢复。他虽然号称复明,但实际上不过是以此名号,在中国恢复汉家山河,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罢了。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五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