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络游戏>农业中华>第六十五章 核聚变的突破

三个大国的钢铁洪流在中东轰然撞在一起,他们根本不管本土阿拉伯人的处境。

中东,石油为阿拉伯人带来财富,可是却也带来了灾难。英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苏联和德国隐然有联手先摧毁英国架势。可是两个国家都没有强大的海军,而英国却是海上巨无霸。

英国的战机与舰炮对陆军做了最坚定的支撑。

德国守住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没有选择继续突进而是选择绕道埃及杀向利比亚的法军。

1941年2月,隆美尔绕过了英国强大的海军,出现在法军面前。没有重武器的戴高乐只能撤退,等待美国的武器装备到位以谋求反击。隆美尔获得利比亚的炼油厂,终于给自己的装甲部队装满了油。

石油,军队的血脉。德军的u型潜艇群狼出现在了地中海,虽然损失惨重,但是硬啃英国的舰队。地中海与大西洋不同。英国的舰队无处可躲。德国的全部舰队到了地中海,它已经放弃了大西洋,要把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海。

法国,德国无论如何也不能给它反击的机会。土耳其也不过是虚晃一枪。

于此同时,躲在里海里面的苏联舰队总算找到了出头的机会。它和德国舰队一起有全歼英国地中海舰队的架势。

苏军的舰队的目标是波斯湾,苏联要夺取最重要的出海口。结束没有出海口的历史。

战斗的惨烈,通过卫星画面传回了中国。

白崇禧默默无言。

面对这种大军团战法,国防军认为应该避免。这也是中国军队不出现在光秃秃的咸海沙漠的原因。就算有直升机群来打击坦克军团,也不应该。为什么西方人要用钢铁对钢铁,炮弹对炮弹,机枪对机枪这种愚蠢的战术。

“利用地形,把坦克军团拉长不让它相互支援。用直升机群切断它的后路,用壕沟和反坦克导弹滞缓它的攻击,直到把油料耗干。”

“如果他们呆在平原沙漠不出来怎么办。”

“空军进行轰炸。敌人对我是透明的。”

“信息化,单向透明。信息化部队对于钢铁部队有着想象不到的优势。”白崇禧点头笑了。

卫星。经过换代后的卫星不管是从侦查范围,还是清晰度都上了好几个等级。扫描速度因为有了热核电池,根本不用担心电力问题。太阳能电池板消失了,这让卫星变得更加隐秘。上面的调姿发动机也更加精巧。卫星能够做的工作也更加多。定位。信息传递,除了光探测,还有一些特殊波段的微波探测。

二月末发射的工厂模块中没有返回舱,而多了几个全新的卫星。太空站机组人员增加到了二十人。杨宇和谢金利终于回来了,只是一回来就进了新民医学研究院。因为长期在太空生活,他们的身体回来后出现了各种不适应症。

九次发射过后,空间站就会围绕指挥舱形成一个巨大的圆柱体,重量达到一千吨。不过这个时候就能够让这个空间站自转,会恢复一部分重力。情况会好很多。

自从第二个工厂模块上去后。空间站已经有了维修维护功能。机组人员就开始用货舱上的两个穿梭机进行卫星的释放和拖曳工作。因为是在太空中,耗能和成本都非常低。

新卫星所需要的密度要稀疏得多。二十四个卫星如果按照计划调整完毕后,基本能够照顾到现在除了南北极之外的所有地方。只是没有机动的卫星罢了。

旧卫星收回后。要全部拆成零件,有用的继续留用,没用回收在货舱,将来条件达到后,就能够回收成材料了。

三个工厂模块组合在一起后,一个太空冶炼制造车间就已经非常完整了。可是他们很快就发现。就算有了核反应堆,依旧不够维持熔炼车间的电力。机组人员只好把指挥舱的核反应堆脱开。单独为冶炼车间提供电力。而用一个热核电池组对中央电脑和其它舱体的控制电脑提供电力。才勉强让冶炼车间能够运行。

现在军方和空间站都盼望着核聚变反应堆的进展情况了。

问题是核聚变反应堆就算在地面上实验成功,也还要针对太空环境重新设计。可是张春已经要求爱因斯坦要稳妥,核聚变反应堆的研制进度再次被放缓了。好在热核电池研究进度非常快,安全性也越来越好。这意味着只要电池组足够,空间站完全能够组成足够供应整个空间站的电力。

当然最终解决方案还是核聚变反应堆。

核聚变反应堆的技术瓶颈还是中心温度与核聚变时产生的中子造成的危害。正在建设的反应堆可以肯定能够完成氘-氘稳定反应。氘-氚反应也可以进行试验。但是理想的应该是氚-氚,因为它几乎不产生中子。

但是氚-氚要求的中心温度太高了,需要的能量也是最高。而这种反应是否划算还真的很难说。

核能研究所试图在磁约束中心用高能激光点火。但是这同样需要极高的能量。

也就是说,一个核聚变反应堆可能需要一个核裂变反应堆开作为启动电力,这就是一个极端荒谬的事情。比较经济的是现在的氘-氘,只是人们要进行足够的中子辐射防护。

这也是张春认为还需要更加稳妥的缘故。而爱因斯坦认为对于电磁约束的基本原理以及超导特性等等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只有弄清楚了这些东西,才有可能对于可控核聚变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研究,从而达到用更加经济和更加容易的方法达的目的。


状态提示:第六十五章 核聚变的突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