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赵武灵王英雄传>第四十一章 战与和
燕国国君野心不止,但赵国宝物有尽。我国又将如何面对。”田不礼一行话,逼得众人语塞。赵国今日若是不战,给予宝物,燕人的胃口不是那么好满足的。其他诸侯国又会用怎样的目光看待赵国,看待赵君。

田不礼环顾众人,继续道:“今日是燕国,明日说不定是齐国、秦国。甚至是蛮人中山国。君上,又当如何。”

“上大夫,你有什么好的策略。”

田不礼,一挥长袖,掷地有声,道:“战。”

又有几人,附和道:“君上,理当以战。”

赵豹闻言,心中不喜,但脸色依然温和,道:“战?赵国何以战。”

田不礼,道:“赵国,兵车万乘,有何不能战。”

“哼,你说的倒是轻巧。”公子成,厉声道:“战争是要靠经济支撑的。与燕国一战,赵国积累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君上新政,也会付之东流。倘若,其他诸侯趁机也来伐我,又将如何面对。”

“君上,不仅要战,而且一定要致胜。”田不礼,慷慨而歌,道:“一战,可保燕赵两国数年的和平。”

“两国开战,势同水火,何来两国和平。”

“对啊!战事一开,燕赵两国必将是水火不容。何来和平啊!”

“君上,不能打啊!”

“兵者言,好战者,罪也。”田不礼,话风一变,续道:“以战止战,即可保国,又可安民。”

“战事一起,百姓流离,生活贫困,何来安民一说。”

面对燕国进犯北疆,赵宫主战与主和者,两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但主和者居多,且有宗室威望之人压阵。因而,主战言论,深深被压制。然,局势虽对主战派不利,但田不礼心中也不气馁。他是个聪慧之人,心中早已揣摩赵君的心思,是主战,而不是主和。如今两派争论僵持不下,他只好将这个难题抛给君上定论。

田不礼拱手行礼,道:“战与和,请君上定夺。”

赵宫突然静了下来。众人静静等待着君上的定夺。面对目前的局势,赵雍没有缓和的空间。此刻,他必须在主战与主和之间,表述立场。赵豹闻言,豁然一笑,他相信,君上会采纳主和的意见。

随知,赵雍起身,向前走了三步,扬言道:“传令下去,整备粮草,五日后出征。”

赵豹闻言,脸色大惊,君上怎会做出如此违背大多数人的决定。

主战派见状,齐声高呼,道:“君上,圣明。”

主和派的声音,早已经被欢呼雀跃之声给淹没。

赵雍表明立场,不理会反对者的表情和言论。当下又做了一番部署,方才散了朝会。出征一事,势在必行,决不可让人动摇了心智。这次出征,不仅是为了赵国,更是为了他自己,还有他心目中的小伙伴。

赵豹想要再次进言,陈述出征的弊端。奈何,赵君又‘躲了’起来。

赵豹,踏出宫门,仰头叹息道:“看样子是我老了。”

公子成追了上来,和颜悦色道:“岂非相邦老了,是我们君上长大了。”

赵豹知他话中有话,举手告别。走出赵宫,肥义迎来,拱手道:“相邦勿要烦恼。君上,是有他的苦衷的。”

赵豹,微微一惊,问道:“君上,有何苦衷。”

“相邦若是知晓赵君狩猎发生的事情,也会理解他出兵的心情。”

赵豹,迟疑道:“君上狩猎,发生了什么事。”

肥义四下看了看,方道:“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

肥义挑了一个静谧优雅的地方,将赵雍发生的遭遇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

赵豹闻言,道:“原来是这样。”

“如相邦所言,代郡城池坚固,城内粮草充足,守备完善。单是燕国一国之力是攻不下的。倘若燕国出兵挑衅,我国选择置之不理,诸侯列国皆以为我赵国软弱无能,再次合纵会盟伐我。我思虑再三,也以为国君应该出兵,教训一下燕国。”肥义稍微停顿,继续道:“国君出兵,有几大好处。其一,燕赵一战,赵国不但不会败,反而会大胜。胜者,燕赵之地,数年之内,皆不会发生战争,燕赵边境可享太平。其二,国君可以趁此机会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家,了解赵国三军将士。第三,树立赵君的威望,震慑别有用心之人。”

赵豹恍然明白,肥义是来当赵君说客。不过,肥义之言,并无错处,赵豹是明事理之人,也就没有为难他。肥义,察言观色,见相邦没异议,续道:“但,有个隐患。”

赵豹见他欲言又止,问道:“但说无妨。”

“君上出兵,性情急了些。”肥义,语调之中,折射出隐隐不安,道:“诸多同僚,与君上离心。君上,此次出兵,要想取得胜利,就缺少不了相邦的支持。”

赵豹,苦笑道:“总算有人知道,我这把老骨头是有用之身了。”

肥义见他说话温和,必是同意了自己的主张,趁机道:“不仅是我知道,君上也知晓。君上时常说,相邦乃当世圣贤之人。寡人得他,如鱼得水。因此,狩猎期间,守备国都之人,非相邦莫属。”

赵豹听惯了被人恭维的话。但是赵君对他的赏识和肯定,从第三方嘴里说出来,尤其是重臣肥义,他听了很是受用。此刻,他已经忘了赵宫朝堂上的不快,讶道:“君上,当真这般说。”

肥义,拱手道:“我怎敢欺瞒您。”

“君上,如此看得起我这把老骨头。我也该替君上做点事。”赵


状态提示:第四十一章 战与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