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第二帝国>第225章 装备革新

濒临大海的船台之上火星迸she,铿锵震耳,地处内陆的军火工厂同样是炉火澎湃,金铁激鸣。从阿尔萨斯到东普鲁士、从巴伐利亚到石勒苏益格,庞大的军事帝国正熔铸炼育着惊人的能量,直yu一举囊括俄罗斯,并吞法兰西。

在那场于东普鲁士所举行的攻防演练里,清英指挥的防守方所展示出来的全新战技,让那些目前在头脑中对于一战战局尚没有明确认识的参谋军官们受到了极大的刺激。机枪这种速she武器所具有的威力竟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当它们被集中起来大量使用之后,足以彻底颠覆当前世界各国所奉行的战术格局。无论是让步兵排成怎样松散的长线,在这些每秒钟可以打出10发子弹的自动武器面前都是脆弱不堪的存在;至于骑兵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远远地蹲在战丑方为步兵烧饭!

虽然施利芬以“法**队没有重视机枪,且并未在法比边境上修筑坚固防线”为由,在这场演习过后始终不肯放弃他在西线速战速决的“镰割”计划,但这并不妨碍他通过这场演习来吸取使德军迈向现代化的经验。机枪对步兵和骑兵的恐怖杀伤已是不争的事实,致力于通过加强训练和装备更新来让德国陆军保持世界第一地位的施利芬自是没有对其熟视无睹——拒这种武器在演习中的出se表现让他颜面扫地。在施利芬一纸谕令的签署下,德**工厂掀起了一股制造和研发机枪的新热chao;无数工厂为了争得军部的大量额外订单,或改良生产、或开发新品。而在这之中,又以德意志武器与弹药制造公司(d)最为引人注目。

1906年1月,面对军部金灿灿的马克诱惑,d军工推出了一款集时代技术大成的机枪展品,并正式将其推到了军部的那些大佬们的眼前。当清英随同施利芬参观这款机枪的时候,瞳孔不由得微微收缩;那如同野兽骨骼一般的厚重四脚支架、圆片型的挡焰板以及长长的布制弹链,都与历史上德军在一战期间使用最为广泛的08型重机枪有着八分的相似!而当他询问起这款机枪的xing能,对方所给予他的也是与史实数据近乎完全相同的答复。

该型重机枪全长1.2米,枪身重27kg,口径7.92,采用水冷式降温的设计使得它在水冷套筒中装了4kg的冷却水,可以维持其在高强度战斗的情况下she击很长一段时间。供弹采用一条标准长度的布制弹链,嵌弹250发,可供其以理论she速she击半分钟,十分便于生产和携带。让清英眼前一亮的是,这款机枪在冷却水筒和枪架部位设置了装甲防护以用于保护冷却水系统和主she手,而这对于保持这个造价昂贵的杀人兵器在恶劣的战场上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言,显然拥有不小的作用和前瞻xing。虽然清英没有看到如历史上08一样的蔡司2.5倍瞄准镜,但这对于他而言无非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唯一令人感到有少许遗憾的便是它的支架重量了。由于为了给机枪提供一个稳定的she击平台,并在关键部位拥有一定的防护,使得整座支架的重量达到了36kg,而全枪的重量则直逼70kg的大关。如此笨重的重量使得该型机枪在战场上转移起来颇为麻烦,其傻大黑粗的属xing在这一点上显露无疑。

从后世的眼光来看,这种机枪显然处于一个相对原始的形态;相对高昂的造价和沉重的体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在军队中的使用,能下发到营一级都已经是极为不错了。历史上08在开战之时便只以机枪连的身份编入步兵团,等到了1916年机枪连数量增加之后才被下编入营。然而清英在陆战兵器上只是泛有涉猎,对于其具体的机械构造和设计研发却是一窍不通,无法像他在军舰设计上那样给予机枪工程师们其点睛般的协助,降低重量更是无从谈起。对于这一情形,清英也只能表示无奈,作为穿越者的自己只能给予一个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具体装备的xing能就只能仰仗专业的工程师去攻关了。平心而论,度却是相当不错;其在整个一战时期的服役经历、以及二战时期的德军仍然装备使用了大量08的不争事实,便足以证明清英眼前的这款几乎就是08翻版的武器,在一战之中还是能有相当大的用武之地。

由于重机枪本身重量不轻且造价高昂,无法进入基层部队为其提供火力支援,寻找一款适合德军的轻机枪与之搭配,便成为了当下清英的又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清英首先便想到了英国人,他们于一战期间广泛使用的刘易斯轻机枪显然是个极好的山寨对象。

与传统的马克沁重机枪所不同的是,刘易斯采用了风冷式散热而代替了以往笨重的水冷式系统,同时适当削减了08那动辄2000米以上的有效杀伤距离,在规模相对较小的战斗中的确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基于威力、自身枪重和支架重量的大幅减少,作为轻机枪的刘易斯的全重只有14.9kg,不足08重机枪的四分之一,这对于步兵而言无异于是一个巨大的福音。而在成本上,刘易斯更是只有同期重机枪的六分之一左右,在数量就是王道的一战二战时期显然较高jing尖的08拥有巨大优势。

不过,刘易斯要想山寨出来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bb党的清英完全不知道其自动机设计是怎样一个东西,如果贸然上马的话定然会产生相当大的风险。有鉴于此,清英只能将这个设想扔给了国内的军工部门,指望他们能够在技术


状态提示:第225章 装备革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