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起,除非王朝湮灭,不然他的家族,将永远富贵下去,到了这一步,再想做什么改革,自然是心理难关重重了。

而张青北则不同,他的家族不像毛戡鉴那般庞大,除了自己的妻子和三个儿子之外,便只有一个兄弟而已,而那个兄弟远在本土,已经是好几年没有联系过了,父母早亡,让他对于家乡的亲戚,也没有过多的认识,在这种环境下,张青北可以说没有任何的负担。

他可不像毛戡鉴,三妻四妾,光是孩子就有一个足球队外加一个排球队那么多,还是各种外貌都有的国际足联,张青北心里最高的目标一直就是徐清,还有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人,而这些人,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只有一个结发夫妻,没有其余姬妾的,这虽然不算是名臣的一个共同点,但张青北却在无意识的模仿着他们,所以他也没有娶这么多的妻子,只有一个结发夫妻而已。

这一点上,他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而毛戡鉴不一样,光是他的直系后裔,就有二十多个,再加上十几个妾,还有他的兄弟,在家乡有四个,每一个人都是一人升天鸡犬得道,本来就是乡下人,有了一个富亲戚,再加上毛戡鉴又有钱,对于自己的这些亲戚侄孙也不吝啬,自然也是在自己的家乡,盖起成片的别墅院落,家里的妻子姬妾也是无数,光是毛戡鉴的侄子,如今都快有五六十个了,这可真的是一个大家庭,而这些人几乎都是靠着毛戡鉴的威势才能有今天的地位,只要他倒了,那么整个毛家也就完蛋了。

他的心理顾虑自然不能跟张青北比,说到底,毛戡鉴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会为了理想而奋斗终生,所以他才会选择驾船远航,去寻找那不知道在哪里的新大陆,而到了现在这把年纪,又有如此的权势在身,再理想主义的人,也不得不变成现实主义者,去向这个世界低头,而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理想的人,无论他做了什么,起码在这一点上,他就要高出许多人一等了。

而毛戡鉴显然不是伟人中的一员,若是没有发现新大陆,他其实也就跟普罗大众没什么区别,只是一个有着丰富航海经验的船长,日夜穿梭在全世界各大航线之上,努力的赚钱维持着自己的家庭,他的理想主义是很脆弱的,而张青北不一样,他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为了建设出自己心目中的大同世界,他愿意为此而奋斗终生,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样的一个人,你要用他,自然是心里障碍重重,毛戡鉴能够容忍他去参加选举,已然是最大的让步了,对此张青北也很是感激,至于之后的改变,还是给毛戡鉴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吧。

而对于这个问题,毛戡鉴显然不可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出来,二来他也没有权利去思考这个问题,他只是一个海军统帅而已,虽然在新大陆权势无二,但在整个宋朝,他的权利并不像张青北所想的那么大,宋朝一向以文压武,即便是在改革后的现在,也是如此,军队必须在文臣的钳制之下,这是徐清所定下的国策,任何人都不得更改,毛戡鉴自然也是如此,更何况他如今能够在新大陆有如此权势,不得不说权势拜徐清所赐。

而在众人的眼中,他显然也已经成为了徐清一党,是徐清在新大陆的代言人,无论他自己承不承认,又或者对这个身份喜不喜欢,这都是事实,无法更改,所以毛戡鉴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自然是要向徐清请示的,如果没有徐清的答应,即便他想要这么做,也无法在朝廷获得认可,甚至会因此而得罪徐清也说不定。

要知道,无论是什么样的上司,最讨厌的下属,无一例外是不听话的下属,毛戡鉴对此很是了解,起码他也当了这么久的总督了,对于人性,还是有着一定程度了解的,所以在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轻举妄动,让徐清来做判断,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一来,即便未来出现了差错,自己也不会是最终的负责人,或许也能减轻自己身上的罪过。

这样想来,无论是赢是败,人情还是关系,毛戡鉴都必须要把这件事情告诉给徐清,这就是他写信的目的,对于官场的输赢,他并不在乎,他更加在乎的是自己的未来,他很清楚的知道,任何外臣在没有获得朝廷支持的情况下,都很难孤军奋战,俗话说得好,朝中有人好做官么,像岳飞这样的人物,之所以会最终被奸臣所害,不就是因为朝廷里没人吗。

而像戚继光这样的名将,也必须依靠张居正的威望才能保证自己的兵权不失,从而将戚家军变成整个大明朝最强的军队,这些例子都可以证明,孤军在外,朝廷中有人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而任何靠山,都没有徐清这个靠山来的大,所以他自然是要拉住这座靠山的,只不过路途遥远,无法快速交谈,所以毛戡鉴也只能先同意让张青北,参选,尽快在亲王来临之前,掌握手中的权利,不然要是时间足够的话,便是参选这个问题,他也想交给徐清来解决。

面对这件棘手的事情,毛戡鉴是真的想当一个甩手掌柜,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都交给其他人来解决,但奈何距离的问题实在是让毛戡鉴很为难,这才擅作主张,不然他只会当一个旁观者,这才是他在这个位置需要做的。

但无奈,时势总是不尽如人意,面对远洋舰队的来势汹汹,毛戡鉴也只能自作主张了,参选在毛戡鉴的授意下有序进行着,在经过了


状态提示:58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