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并没有加入此次的造反,而这也让宋朝人对此次行动的真相开始慢慢接近。

在收回租界之后,援军指挥官立刻开始制定救援计划,这些当地的贵族全部都是宋朝统治地方的重要力量,既然他们没有背叛,就必须要把他们救出来才行,不然若是放任下去,他们手中的力量有限,在上百万的人民面前,恐怕很快就会被歼灭,到时候宋朝统治该地,就需要花费自己的力量去进行直接统治,就算是培养新的一批买办,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因此指挥官立刻开始救援计划,将军队派往各地首都和行省首府,去帮助当地进行平叛。

而在这过程中,他们也终于知道,这一次的造反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原来自从五月份宋朝西南发生干旱之后,位于金沙江下游的湄公河地区其实也发生了干旱,不过因为地处热带,因此下雨量还算是可以,民众的用水还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可到了八月份的时候,天气越来越热,可雨水下降量却开始不停下降,许多民众的用水开始出现问题。

要知道在东南亚,大多数人种的是水稻,这是一种用水量极高的作物,它不像小麦或者是玉米之类的作物,对于水没有那么依赖,因此当降雨量开始下降,而上游下来的水也越来越少的时候,自然引发了当地农民的焦躁心理。

而单单是如此,倒也不会造反,可接下来越南地区租界的一个骚操作却让整个地区就像是沸腾的油锅里滴下一滴水一样,瞬间炸了锅,这位地方总督在看到水资源越来越少之后,他也很焦躁,虽然租界里面没有农田,可是有大量的机器需要用水,无论是造纸厂还是工业机器,调动蒸汽机都是需要大量用水的,因此随着水量的下降,他们自然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这个时候,摆在这些资本家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就是停工,等待干旱过去,要么就是继续开工,然后消耗水资源,这两种选择里,前者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些工厂每一秒钟都是在为城市盈利的,若是突然停下,自然会遭受巨大的损失,资本家们怎么可能受得了,再说这里是租界,又不是本土,本土由朝廷操控,强制所有企业关门,大家纵然不情愿,也不可能跟官府作对,因此只能关停。

但在租界地区,自然是为所欲为,同时总督也不愿意这些工厂停下来,毕竟这些工厂每分钟都在为自己上缴税金,同时这些资本家们在最近一段时间,也不停的给他送礼物,他自然不愿意把这些工厂停下来,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后者。

可眼前的湄公河越来越小,若是再这么继续用下去,这水是怎么也不够的,至于旁边的大海自然是不可能用的,毕竟那可是海水,若是把这些水放进机器里,不需要几天的时间,这些机器就都会被腐蚀掉,至于海水淡化处理,这花的钱可远远不止是一点点了,若是用这种方式生产,恐怕所有工厂都得破产才行,因此只能用淡水。

而最后,这位总督在所有资本家的怂恿和工人们的默许下,干下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将在湄公河旁边挖出一个巨大的人工湖,然后将湄公河的水引导到这个大湖里面去,从而储蓄水资源来作为使用。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租界的水足够用了,甚至根本都感觉不到这里发生的干旱,可对于下游的民众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灾难,原本水资源就已经少得可怜,如今大部分的水资源被引导到了这些租界中去,自然就使得农业生产难以为继。

而对于这些殖民地来说,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当农民没有水之后,他们剩下的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造反,这种焦躁的情绪从七月份开始蔓延,直到八月份,因为缺水,大量的农作物开始枯死,而租界却为了掩饰自己犯下的罪行,粉饰太平,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最终大片的农田被枯死,农民颗粒无收,面对饥饿他们唯有造反这一条路,最终群起响应,上百万人的农民起义军开始浩浩荡荡席卷整个东南亚地区。

这就是整件事情的经过,听完调查官员的叙述,徐清久久不能平静,他也是真的没想到,这位越南河内府总督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不过想想也实在是正常,这些资本家,视利益为根本,再加上本身对于殖民地人有着歧视,压根就不在乎他们的死活,因此他们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也是不难想象的。

唯一要怪的就是自己没有提前想到这一点,西南地区大旱,而作为下游的东南亚地区,自然也不可能有太好的光景,徐清的心里很是自责,可回过头来想想,即便自己知道了又能怎么样的,单单一个西南地区,朝廷救援就花费了十亿贯左右的钱财,若是算上以工代赈花的钱,大约在十二亿贯左右,为此朝廷甚至要向银行借款才算是把这笔钱给筹集齐全。

毕竟朝廷每年的预算早已经划拨清楚,一百四十亿贯钱都已经有归属,剩下的钱大约在四十多亿贯而已,但这是国家储蓄,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诸如战争,金融危机等情况作出的储备,轻易是不使用的,因此这十二亿大部分是当地乡绅筹措以及国家借债所筹集的。

而这只是一个区区西南而已,总人口不过九百万左右,而东南亚地区保守估计人口在两千四百万左右,这么多的人又要花多少的钱,更何况这些人都不是宋朝人,而是殖民地人,就算徐清想要救他们,但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也根本不可能拨


状态提示:905--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