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一代权臣>014 出了天大的事

“那么二来呢?”林叔寒听郑诺停了一下便问道。/p

“二来朝廷当初选郑诺进京读书,名义上就是为岭南王府培育继承人,藩王继位是要朝廷确认的,朝廷既有了这说法,岭南王便也不好随意违背。三来郑诺同我也有些接触,才干学识都在郑谕之上。因此来说,于情于理、选贤选长,都应是长子郑诺继位。”/p

“那二王子郑谕想要取而代之,又有什么办法呢?”林叔寒又问道。/p

以郑淼皇三殿下的身份,这种问题当然是他不能回答的,沉着脸半天依旧没说出口。/p

林叔寒看了看郑淼尴尬的表情,便又笑道:“殿下身份不同,虽然知道却未便出口。不知秋大人肯赐教予我么?”/p

秋仪之看了一眼林叔寒,心想:“虽然皇帝不止一次流露过废长立幼,立三哥郑淼为太子的念头;然而当今皇上得位不正,便更加讲究道统,未必就肯下这个决心。因此,自己若是在这里胡言乱语,实在是一件有弊无利的事情。”/p

于是秋仪之抿嘴苦笑了一下,也摇着头默不作声。/p

却听林叔寒大笑道:“两位都是贵人,自然不能信口胡说。看来只有我这不名一文的寒生狂儒才能畅所欲言了吧。只是这话说往小了说不过是聊为谈资,往大了说则是一条谋逆大罪。还请两位手眼通天的人物,不要告寒生可好?”/p

郑淼和秋仪之对视了一眼,又同时扭头朝林叔寒看看,用力点了点头。/p

林叔寒又是莞尔一笑,将话转入正题:“若是二王子郑谕想要继位,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是要朝廷舍去世子郑诺不要,改而支持他继承岭南王的爵位,有了这根鸡毛当令箭,他才能名正言顺统领岭南道这些骄兵悍将。”/p

“这第二个条件么……”林叔寒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见郑淼和秋仪之继续瞪大眼睛看着自己,这才接着说道,“这第二个条件,就是要岭南王府继续存续下去。”/p

秋仪之和郑淼听了都是一愣,心想:这不是废话么,郑谕想要继承的是岭南王的王位,若是岭南王府都不在了,他又去继承什么呢?/p

可是转念一想,现在朝廷正在密谋撤藩,胜负虽在两可之间,然而以一隅抵全国,岭南王府再怎么样都是劣势,或许期年之后撤藩大事确定,郑谕真的就无王位可承了。/p

意识到这点,秋仪之和郑淼已然恍然大悟:若是岭南王郑贵被“请”到京城洛阳里去,那世子郑诺远在千里之外,能够统领岭南王府的除了他便再无第二个人——这种情况下面,只要自己答应臣服于朝廷,或者逐步推行撤藩措施,再在三殿下面前说说好话,那朝廷多半会让他承袭岭南王的王位。/p

却听林叔寒果然说道:“想要满足这两项条件,仅凭一个志不大才更疏的郑谕无异于难如登天,可是在两位人杰手里,却并非遥不可及之事,不知两位是否有意帮他一帮呢?”/p

话说到这里,林叔寒谋划的计策已全盘托出,那就是——/p

只要郑淼下定决心,先派尉迟霁明潜入岭南王郑贵的私邸,伺机将他制住,再暗号呼唤在城中的两百精兵,由其倾巢而出控制住局面,换来同二王子郑谕交易商谈的时间和机会,说服郑谕暂时将岭南王府稳定住,便能顺势押解岭南王郑贵返京城。只要安然离开岭南道,那到时岭南王是杀是剐,全凭皇帝的心意,撤藩大计便已成功了大半。而坐镇岭南道的郑谕,无论人望才干都远逊乃父,压制住这些老臣宿将都嫌勉强,又谈何对抗朝廷?此时朝廷再施加些压力,岭南道便能不攻自破了。/p

郑淼思前想后:林叔寒这计策险则险矣,然而只要小心实施,未必就没有成功的机会。可是这里头的风险依旧十分大,只要一招不慎,就会给岭南王起兵反叛的口实,并且堂堂皇帝儿子为敌手所擒,那朝廷、皇家的脸面也算丢尽了。/p

林叔寒是个谋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乃是他的职责,郑淼却是要拍板负责的人,对于这样冒险的行动,他不能不审慎再审慎。/p

就这样,郑淼将手中那块熟肉放在炭火之上烘烤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将这块肉烤得起火臭,终于抬头说道:“这件事情太大了,我不能自专。况且只要我等安然回去,将岭南道的虚实报予父皇,那便已是大功一件了。”/p

秋仪之知道他这位三哥办事想来谨慎小心,没有七成以上成功的把握,是断然不会冒险的,更何况像这样牵一而动全身的大事了。/p

于是秋仪之也不再劝他,笑道:“也难怪三哥了,这样通天的大事,就连小弟这样胆大包天之人,也不敢轻易决定。不过,我已派了尉迟霁明到岭南王私邸旁边探听一下消息,也是不要紧的吧?”/p

郑淼听了一惊,生怕被秋仪之派出去的这个小姑娘露出马脚,给岭南王府的人抓住,却又想尉迟霁明轻功尚在其父之上,怕是普天之下也没人能够现她的行踪吧……/p

郑淼正待说话,却见帐篷帘子一抖,从帘后闪身进来一个小巧的身影,定睛看去,正是方才提起的尉迟霁明。/p

秋仪之见尉迟霁明进来得甚是慌张,便玩笑道:“霁明这是怎么了,平日里头尽说出入皇宫也是稀松平常之事,怎么跑到一个藩王身旁探听消息,就惊惶成这个样子?”/p

尉迟霁明却好似没有听见秋仪之说的话一般,呆若木鸡站在炭盆旁边,脸


状态提示:014 出了天大的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