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系统之逐鹿春秋>第105章 大唐军神

燕王衍三月三日,赵予燕三城,燕军回拔,只留高长恭一部镇守恒山。

三月七日,大军归燕,一路至蓟城。

姬衍得到消息,率文武百官于东门,迎接韩信大军。

姬衍被这周礼折磨的腰酸背痛,苦不堪言,但也只能忍受着,不可做出违背周礼之事。

“王上,韩将军来了!”

眼尖的小太监高呼着,姬衍顿时感觉身体一松:终于来了,可累死寡人了。

姬衍顺着小太监的目光望去,只见旌旗猎猎,军旗迎风招展,韩信等将率几千骑兵向蓟城走去。

“末将韩信,拜见王上。”

“末将赵云,拜见王上。”

“末将林冲,拜见王上。”

“末将鲁达,拜见王上。”

“末将高怀德,拜见王上。”

“末将李自成,拜见王上。”

“末将李如松,拜见王上。”

【是不是感觉这段很眼熟?我也这么觉得。】

“查询李自成、李如松属性。”

对于李自成姬衍毫不意外,但大军中多了个李如松,姬衍却有点迷惑。

这李如松哪儿冒出来的?

“叮......正在查询中,请稍后。”

“叮......查询完毕,李自成——武力值73,统御值77,谋略值68,内政值34,魅力值5o,忠诚度等级+2。”

“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顺治二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姬衍望着这属性,叹了口气:没有一项破8o,水平挺低的,能成就一番大顺王业,也只能说是时也命也。

“叮......查询完毕,李如松——武力值76,统御值95,谋略值81,内政值53,魅力值61,忠诚度等级+2。”

“李如松,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自称祖先是唐末避乱迁入朝鲜的汉人。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明朝名将。

李如松骁勇善战,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升任山西总兵官。曾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万历二十五年,出任辽东总兵。

万历二十六年,李如松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年五十。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赐谥“忠烈”,并为其立祠。”

抗击外族的名将,寡人得之,乃大幸也!

姬衍十分欣慰,笑眯眯地扶起众将,开口道:“众将士免礼,李如松将军有统兵万员的大才,寡人在此册封为殿将。李自成爱卿的君府也已经在蓟城准备好了。”

“谢王上!”

两人大喜,连忙叩拜姬衍,随后李自成开口道:“王上,末将...微臣举荐两人,此二人皆为当世一流之人!”

“末将附议。”李如松在一旁开口,“伉县之功,全凭李先生之梦了。”

“哦?”姬衍有些惊讶,能击败统御值95点的李如松,是个人才。

可惜姬衍不知道李如松病重,伉县是吕常守城。

“传!”李自成喊了一声,随后两道身影入城,对着姬衍行礼。

“草民华雄(李靖),拜见王上!”

姬衍顿时感觉心调骤然一停:谁,你说谁?是那个陈塘关太守李靖吗?就是那个哪吒三太子他爹吗?

“查询此二人属性!”

姬衍基本上是在心中嘶吼出来的。

“叮......正在查询中,请稍后。”

“叮......查询完毕,华雄——武力值91,统御值8o,谋略值6o,内政值41,魅力值5o,忠诚度等级+2。”

“华雄,中国东汉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公元191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大破董卓军,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明·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对这段历史作了改动,描写华雄被刘备二弟关羽所杀,这段被称为“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也流传于后世。”

“叮......查询完毕,李靖——武力值67,统御值1oo,谋略值83,内政值81,魅力值8o,忠诚度等级+2。”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赐谥“景武”,陪葬昭二十四功臣之一。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


状态提示:第105章 大唐军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