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帝国的脊梁>第166章 绸缪
番薯收成还可以,不然这还真是件烦!

在王斌派去的二百多人的训练和指导下,李固和范誊等人已经在西山上的险峻之处,建起了一座大的山寨,和龙洞关遥遥相望。李固和范誊整天带着苦力、船工们进行操练,同时,李固派出一部分人在重庆的各个码头上进行秘密的侦查和发展力量的工作。

苦力、船工中的不稳定因素,以及潜逃下山的好几百人,也都被范誊等人安排下的暗哨秘密给解决了。

事关山寨安全和机密,李固和范誊自然不会允许这些潜在的威胁存在!

而且由于李固等人在重庆府的发展,重庆总督府和重庆府衙的注意力也完全都放在了西山,暂时没有精力再盯着大雪山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斌接二连三的派出队伍去西山帮助整训,大批的长矛大刀也随之秘密的运到了山上,到了康熙十一年的10月,重庆府的西山上已经形成了一支超过7000人的队伍。

川湖总督府几次派队伍前去围剿,无奈山高林密,方圆百里,都是连绵起伏的山丘和群山,不但难以行走,火炮也拖不进去,攻了几次,没有找到人影,再加上这些人也不下山危害地方,也就冷了下来。

也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李固等人在重庆码头上的眼线很多,官兵刚一出动,这边已经得到了消息,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官兵都没有任何进展。

李固等人也是遵循王斌的嘱托,不与官兵发生正面的冲突,而是只是与官兵展开游走战术,以不暴露自己的实力为前期,每天只是加紧训练,闷头发展。

王斌也知道,这样的情况只能维持一时,大家都是在争取时间,只是自己知道历史的走向,而满清当权者却不清楚,如果让他们知道,将来他们没有机会来剿灭自己,他们一定会后悔没有现在就组织力量来对付西山的这一群“毛贼”。

但是,事情的发展总会与人的预期相左,王斌也没有料到,即使他叮嘱过西山这边的人不要轻举妄动,但最终这里还是出了岔子。

老君山上,由于马有财的第二批300多匹战马送到,高武手下的骑兵突破了600人;除了300的守兵,现在的老君山上,只有高武的骑兵还在,不过这也给了他机会,任意折腾,每天把士兵们练的鼻青脸肿,也没有人看见。

大雪山上,现在工兵营200人;3000人火枪营;辎重营1000人,炮营也已经达到了2300人,总共6500人。

也就是说,老君山和大雪山的全部人马已经是7400人了,和西山是双壁争辉,不知道重庆府的上万绿营兵能不能挡住自己的雷霆一击!

士兵们半日进行常规的军事训练,下午便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比如炮兵,也必须像火枪兵一样进行基本的拼刺训练和火枪射击训练。

现在山上的火铳生产了只有1200支左右,因此火铳兵都是分开训练,一半时间拼刺,一半时间火铳练习。

火炮现在已经造出了600多门,各种型号都有,炮手们也是分开训练。火铳已经造出了足够的数量,火铳手和辎重营都是人手一杆,大家大多数时间都在兴致勃勃地练习射击和拼刺。

现在唯一差一点的就是铠甲,因为造铠甲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铠甲这东西又复杂,王斌下如果炼钢技术上去的话,一人弄块板甲,不就行了,可是目前还是不行。

到了现在,头盔、工兵使用的工兵锹,工兵铲,士兵用的水壶饭盒等等,都是没有问题,虽然数量还不够,但都在有条不紊的生产着。


状态提示:第166章 绸缪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