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凤舞隋末>第一百二七章 浮客编民

这次吕友从外面领回来的八户佃农,倒也不是没做过背景调查,但以吕友这种隋朝人的思维方式而言,可定不会涉及到什么政治倾向或“爱大隋、爱杨皇帝”之类的科目。

就吕友向黄小刚转述的情况而言,八户人家当中有三户之前属于新来的“浮户”,其余五户属于当地“客户”,虽然都是身家清白,但私下猜测其中不少乃是北边的逃民。

这什么“浮户”、“客户”黄小刚自然是不懂的,还是吕友细细解释了一下也才明白,这隋朝继承了南北朝以来的户籍制度,在立户定籍方面本是沿用前朝的制度,可后来杨坚发现自魏晋以后,中原地方的家族渐渐形成聚居的传统,北魏时“人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东魏赵郡李元忠,拥有家室几千家,到隋初,这种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荫附者都不承担赋役。

这样下来,朝廷税赋与实际的人口增长难免会出现脱钩的情况,也即是明知道下面有多少人,可在册的户籍数少,交上来的赋税自然也少,于是杨坚便搞出了检括户口的手段,名为“大索貌阅”和“输籍法”,使用“编户齐民”的借口将大家族打散,将逃亡和依附在大家族身后的农民定为“浮户”、将与大家族确定佃租关系的农户定为“客户”,然后“定其名,轻其数,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大半之赋为编民,奉公上蒙轻减之征”。

这么做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使农民自愿脱离豪强的荫庇成为国家的编户,直接向国家输送赋税!

但是,到了大业朝以后,输籍制度也渐渐脱离了轨道,一般来说乡有宽狭之分,宽乡户少田多,百姓尚且可以分到足够的土地耕种,而狭乡自然是户多田少,于是地方官府便要执行调剂,将一些“浮户”向宽乡强制迁徙,但问题是被强制迁徙的“浮户”肯定是没有什么能耐的穷民,因为在本地混不开才会被强制迁徙,到了迁徙地起岂能马上风生水起,而且从各地狭乡迁往宽乡的“浮户”也不是一家两家,到了地方能不能分到土地还得看运气和个人能力,那么就会有一些人开动脑筋,以自身的种植技能或劳力为凭,与乡民佃租土地来耕作,并且承担一应的赋税和劳役,所得也是仅够家人苟活而已。

但是,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当初为什么黄小刚要求吕友去招人的时候,优先去招这样的佃户,是因为在这个时代,种田可不是一门烂大街的行当,也是需要职业技能的,而吕家村如今基本上全是老弱妇孺,职业的农夫还真没剩下几个,在这么一个情况下你要是再去找点连地都不会种的流民回来,然后大家伙拍着脑子胡乱把地一种,岂不是白瞎了这两三千亩土地一年的收成?

黄小刚会钣金、会装修、会造航母和原子弹,可他真不会种地啊!

话说回来,吕友做的背景调查,也仅是知道其中三户乃是近期才被强制搬迁道东莱郡的北方“浮户”,还有五户则是来了有一段时间,一直在昌阳等地佃租当地乡民土地的“客户”,是听了他许诺,这才举家搬来准备佃租芦山吕家村的土地。

不过,让黄小刚没想到的是,他今日才刚刚与众人展示了一下“联合犁”的厉害,居然就有人脑筋很好用的想到了将这东西献给官府的点子,也不想想这可能吗?

难不成,黄小刚搞出的发明创造回头还给杨广做了嫁衣?

听得黄小刚当场变脸,还口出“但有祸事加身,切莫怨天尤人”的狠话,几家佃户顿时脸色都白了,他们当然都不是蠢货,在看到了联合犁的巨大威力之后,岂会想不到这等器物是随随便便就能拿出来的东西,如今听得黄小刚放出的狠话,自然忙不迭的满口答应下来。

不过这事情也给舅侄俩敲了警钟,似乎眼下就考虑一下今后芦山乃至新朝的户籍政策有些为时过早,可未雨绸缪总是要有的吧?

黄小刚拿话敲了警钟之后,便也安排何春迅速把剩下的几具联合犁都安装妥当,以便尽快把芦山的田地都翻耕完毕。

何春一整个冬天,用铜钱熔炼了足足八具联合犁的零部件,除掉答应给曹豹带回豹山的两具之外,剩下的零部件再装六具出来绰绰有余,不过却是听得黄小刚的交代,最终一共也就装出了五具,留出一具的零部件以备更换。

有了联合犁,对于春播来说,的确是省了很多的事情,往年前后差不多要一个来月的春播,这次在联合犁大发神威和集中所有人手的全力配合之下,也就短短的用了二十来天便算完事,随着播种完毕,出苗前田间地头的农事便也完全交给了八家佃户。

转眼到了大业十一年的四月底,这便忙完了整个芦山的春播,各项工作自然也要回到正轨,黄小刚继续领着建筑队还有男兵搞城寨重建,吕友也继续放他出去招人,而整个芦山的防务工作也交到了黄娜的手上。

眨眼到了四月二十五这日,也就瞧着曹豹领了足足有小二百人回来,一问才知道他不但在豹山也忙完了春播,还抽空在豹山周围的村子走了一圈,发动所有的关系给黄小刚弄来了一百二十多个男性青壮,还有九十来个年轻女子。

曹豹领来青壮黄小刚当然是高兴的,可见他还弄来这么多女子就有点莫名其妙了,一问才知道是黄娜的要求,就听得黄娜解释道:“因为杨广进入大业年间以来,大量征夫和征兵,还三次东征高丽,眼下各地都是男少女多,咱们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七章 浮客编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