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王女敦煌>一百四十、于阗人的日常

一百四十、于阗人的日常

东部的于阗人进入了一个安全的地界,做任何事都能大大方方地做,妇人也能顶半边天。

天蒙蒙亮,男人女人出门上工去,到集合的地方,吃个粗糙的馒头,拿起锄头到地里去。

他们去给重要的作物或药材地施肥除草,这是一个集体工作,没得工钱,只有一顿饭吃。等作物收成后会按功分。

一片三七地里,许多人埋头锄地,一户人家里有一个抬起了头来。

“公家的地锄完成了。老六你去咱们地里看看,男娃子去捡柴,女娃子回去煮饭。”老六家的说。

远处听到声音的人家抬起头来大声喊,“老六家的,你们完成任务了?”

“是嘞。”

“真羡慕他们家,每次都是第一。”

“羡慕有什么用,快点做。做完好到自己家的地去。”

早上他们先帮公家干活,忙完公家的才能去做自己家的事儿。

中午,吃了饭,于阗人也不休息。盯着大太阳到地里去,该放水的地方放水,该除草的地方除草。

半大的娃子也不轻松,该放牛的去放牛,该去砍柴的去砍柴。小娃子们最喜欢上山了,因为山上有东西吃。

这里的食物不是很多但挡不住于阗人什么都敢尝试。一旦有人发现一种叶子吃了不会死人,还是甜的,他们就会记住它,上山就摘来吃。

一旦发现某些草根是甜的,娃子们就恨不得全挖出来,带回去大家一起吃。

快乐是小孩的,苦与累是大人的。

大人听到山坡上快乐的声音也就安心了。这种放肆的笑声也是到了这里才有。

在炊烟的提示中,孩童背柴、赶牛回家,大人扛着锄头回家。

“二娃子,能扛着这一把树叶回叶子放进自己嘴里。

叶子有些涩,不过一会儿之后回甘,还不错。

“九爷,这东西能吃。我试过了。”

“吃多了小心拉不出屎来。”

小孩做个鬼脸跑到前面去,不管这个说坏话的长辈。

晚上的食物并不丰盛,是一些米粥与一些青菜,这里边没有一滴油水。

这样的饭食于阗人已经习惯了,习惯了饥肠辘辘,习惯了熬日子。

现在日子有盼头,他们期盼喝米汤也喝得喜庆。

刚刚入夜一个妇人打着自己的孩子,“你不去夜校,老子就打死你。”

“你打死我也不去了,我可不是读书的料子。”“娘,你可要帮我。”

“你叫娘来也没有用。”

“我叫我娘不叫奶奶,娘,爹说要打折我的腿。”那小孩可真机灵。

男人看向里面见没人回应便大着胆子,打一巴掌孩子。

“老六,你敢打我儿子。”

一个尖锐的声响,男人放开孩子,挣着脖子说:“这小子不想去夜校。”

“他都不是当大将的料子,你让他去夜校作甚?叫他回来给我搓麻。”

男孩子一听要搓麻,立马不敢,跳起边跑边说:“娘,我去夜校去。”

男人裂开嘴笑。臭小子,不怕打就怕搓麻。

“娘,我们去夜校了。”院子里走出两个女娃娃。

“记得将该学的都学回来,以后这个家就靠你们了。”妇人大声喊道。

两女孩充耳不闻。

男人严肃地对闺女说:“如果见着了王女,就告诉她,我们好好的,不用她操心。”

“嗯。”

小子离去,男人不当心,女儿们离去,男子也不担心,因为这里是自己人的地盘。不怕有歹徒,因为这里有自己人的军队。

男人进屋,趁着月光多搓些麻线,王女需要大量的麻布。他们就做麻布出去与王女换,王女也不让他们吃亏。

“老六家的,我们到大场上去,你去不去?”路过的妇人向里喊。

“去,怎么不去。”老六家的说,“老六,抗上麻草,走去。”

老六这一家离开自己的院子,与道路上的其他人家汇合,隔上三五步就是一家子扛着东西到大场上去。

大场是前不久弄成的大广场,容纳的人也不多,就三两千人。大场一来是为了晒谷子用的,二来是为了年祭祀。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单身汉找媳妇。

一行人到了大场各找各的地方坐下,边聊天边搓麻线。

周围很是热闹,即便有人放个响屁周围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只知道是个声响。等空气污染了才知道,有人放屁。

这热热闹闹的大场边上,突然跑过一队骑兵,骑兵常见,这样健硕的骑兵不常见。

“看着人马,是龙先生的人吧。”

“是龙先生吗?”

“看着像,没看清。”

“早上的时候不是听说龙先生不是在那曲镇吗?”

“可能是想王女了就跑回来了吧。”

想到这他们(她们)都浮想联翩,哪个男人不想自己的婆娘?

月上中天,陆陆续续有孩童从夜校回来,妇人与汉字接上自己的孩子离去。

有孩子远远就喊自家娘亲的名字。妇人远远地应和,别提有多高兴。

老六家的也找到了自己的孩子,递三个红苕过去。“饿了吧。”

“我不饿,女娃子得要长好离奇才能有大作用。”

“哥哥话也说不清楚,老师说女娃子要长好力气,以后抬病患的时候能用上。”女娃子边吃边说。

“对了娘,教室里的松油用完了,那些蜡烛还没做好!”女娃子说。

“明日有空让你爹去弄些松脂


状态提示:一百四十、于阗人的日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