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重生九三之农民乐队>第五百一十一章 加演四场

这种场合就需要兰桂坊出场了,她以前作为连湾日报社的一份子,怎么说她曾经也是体制内干部,对体制内的套路比较熟悉。

由她出面梁凉在一边作陪就非常合适。

在观看表演的同时,这些领导就询问了梁凉很多事情。

借此机会,梁凉就说起了他的大吉他计划。

他的计划就是将来在连湾以及下属的县市做成一个庞大的吉他市场,除了行销全国外还争取出口到外国。

主管经纪部门的领导在听完梁凉的描述后在傻眼的同时又有些惊喜。

傻眼是他们不清楚吉他这个产业,对于这种只能做乐器的东西能形成一个产业心里准备不足。

惊喜的是一旦这个产业形成,也能形成一个龙头带动一大片下游的产业链。

他们决定向市里反映一下,论证一下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梁凉对于市里对这个项目没抱多大指望,对他们而言这毕竟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并且也不是人们生活里的刚需产品,他们未必会有多大的支持。

等民间自己做出规模了,政府自然也就支持了。

对吉他这个项目梁凉对政府的态度没怎么当回事儿,但是这些领导对于音乐节的意见他还是听得很仔细。

在看到音乐节上演的节目大多数都是积极向上的内容后,主管文化的领导非常高兴,他提议这种形式这种内容的活动以后要多进行一些,这对繁荣市民的文化生活,增进人们开拓进取的精神有巨大的益处。

当然,如果音乐节的规模和名声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吸引来的游客也能给连湾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对社会有益处的活动,自然政府是会支持的。

这音乐节一年也就能开一次,政府就是在支持还能一年开两三次呀?

那是不是有点扯了?

虽然后世有的音乐节分春季和秋季,但梁凉却没打算那么干,那样在人们心里就失去了新鲜感,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活力,还是一年举办一届为好,不过规模倒是可以扩大,明年要不要租体育场办音乐节。

租体育场花费不菲,但是能容纳的人数也多,怎么都不会亏本。

因为有慕名而来外地人的加入,音乐节白天场就算不是礼拜天也照样满员了。

等到五天音乐节最后一天的演出结束,还有众多外地源源不断而来的歌迷。

梁凉是真的有些傻眼,这回来到外地歌迷已经不限于省内了,省外都有来的。

最远的竟然有鲁省和冀省的歌迷。

在连传呼机都算不上普及的95年,他们是怎么知道连湾市举办音乐节的?

他可没上中央台去打过广告。

如果说省内的人知道这还情有可原,那些来自鲁省沿海城市的歌迷是怎么知道的?

莫非和张宏严有关系?

这货音乐节开的前一天来连湾提过货,一定是他回临沂后把这个消息散播的。

这些歌迷的要求非常简单,我们来了一趟不能白来,必须要亲眼看看音乐节的盛况,否则你就得包我们路费。

听到没有?这还带理直气壮放赖的。

让远道而来的歌迷乐乐呵呵地回家是梁凉必须要做的,在征得参加音乐节这些乐队同意后,就临时加演了两天四场。

本来就准备加演一场的,谁知道一开口子就刹不住车了,一口气演了四场,总算把这些远道而来的歌迷打点的乐乐呵呵回家了。

那些乐队有钱赚当然没有反对意见了,一场一千块钱的出场费,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

在音乐节的最后一场,还出现了一个花絮。

苏恩南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千里迢迢赶回来了,赶上了最后一场。

梁凉就让他压轴上场唱了那首《红旗飘飘》。

这首歌唱完,苏恩南掏出五万,就把这首歌买走了。

这首歌他觉得太对他心思了,不管梁凉愿不愿意,反正他就是把这首歌拿走了。

六月二十五号上午九点,还是在音乐学院的院子里,梁凉给这些给音乐节捧场的摇滚乐队结账。

共计四十支上场的乐队,白场上场二十支,夜场上场二十支,正好一支乐队一天演一场。

算上两天加场,每个乐队演了七场。

梁凉给他们的出场费一场一千,每个乐队是七千块钱。

海运实业的财务人员在院子里摆了两张小桌子,两个中年财会人员给乐队们发钱。

喊到一个乐队的名字就把提前准备好的钱发给他们。

一共发出了二十八万。

一个星期的音乐节门票总收入是四十五万左右,再加上韩陲拉来的广告赞助十万。

去掉这些乐队的出场费和交税广告以及安保费等所有费用,最后还结余了十五万。

虽然钱不算很多,但起码开了个好头。

不管是本地乐队还是外地乐队也都是其乐融融,挣了钱交了朋友不说,还和梁凉达成了一项收歌口头协议。

只要他们有梁凉看得上的曲子,梁凉会给出一千到五千不等的价码买他们的曲子。

当然要符合他的要求,乱七八糟的歌曲他可不收。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这些乐队有动力创造新的曲子,多一点收入。

这是明面上的目的,暗地里的目的就是逼着他们去创造有正能量和阳光的曲子。

等将来每个玩摇滚的人都适应了这个套路,那么摇滚登上大雅之堂也就不远了。

外地这些乐队对于明年再次来参加海韵音乐节


状态提示:第五百一十一章 加演四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