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中华世纪谈>43吴国灭楚
吴国自立为王。他说阖闾战死,遗命他来接班。那时人也没电报电话不知道前线情况,竟信以为真,让夫概顺利登位。

阖闾见秦军杀到率军迎战,但是连战连败,只得放弃郢都撤兵回国。

楚昭王在流亡9个月之后回国复位。

阖闾从楚国撤兵而回。夫概试图阻止阖闾回国,被阖闾击败,逃往楚国投降了楚昭王。阖闾料理了夫概,重登王位。

吴国灭楚以弱胜强,虽有极大的侥幸成分,但伍子胥、孙武依然功不可没。阖闾lùn_gōng行赏,提拔伍子胥为相。他也想提拔孙武。但孙武辞官不做归隐山林,从此不知所终。

阖闾打败了霸主楚国在江湖中扬名立万。诸侯无不对它敬畏三分。

柏举一战打破了晋楚南北并霸的局面。楚国虽然恢复了社稷但强势不再,彻底丢掉了霸主的地位。晋国虽然勉强保留住霸主之位,但伐楚无功而返,蔡国被围时作壁上观,霸主名誉严重受损。晋国没有尽到霸主责任,在诸侯中间声望大跌。

有人凭借此战把吴国列入“春秋五霸”。但根据霸主的评选标准,吴国显然还不够格。他跟中原鲜有交往,更不参与中原事务。他自立为王跟周王室分庭抗礼,属于华夏的分裂势力,与霸主替天行道、维护天下安定团结和平统一的宗旨背道而驰。吴国充其量算是地方一霸,也就是地头蛇。

“春秋五霸”这个提法的出处已不可考。至少有七本古籍提到“春秋五霸”,但名单各异。公认的霸主是“齐桓晋文”,其他都属于凑数。

晋国称霸时间最长,但在晋平公之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柏举之战后,跟晋国并霸的楚国被吴国一度灭掉,也连累晋国遭诸侯轻视。

郑国肆无忌惮地入侵跟他有宿怨的许国,把许国给灭了。

晋国的铁杆盟友鲁国打着替霸主晋国惩戒郑国的旗号出兵伐郑,一举攻占了匡地(河南新乡长垣县)。回兵的时候,鲁军从卫国横穿而过,耀武扬威恐吓卫国。并且包围了当年被齐国侵占的郓地(山东菏泽郓城县),逼迫齐国把郓地还给鲁国。

感受到鲁国威胁的郑、卫、齐三国随即结盟对抗鲁国。

齐国联合郑卫讨伐鲁国,作为对鲁**仗人势的反击。

大兵压境,倍感压力的鲁国赶忙向晋国求援。晋国刚刚无故得罪了宋国,正在后悔,不想再丢了鲁国这个盟友,立即发兵援鲁。

齐国听说晋国出兵救鲁,感觉有些意外,没想到晋国六卿也有一致对外的时候,合计之后决定撤兵。

齐军救鲁要借道卫国。晋军主帅范鞅命令卫国国君卫灵公前来跟自己会盟,也就是要求卫国废除跟齐国的盟约跟晋国结盟。卫灵公怕挨打,不敢不来。

晋国轻视卫国,让两个家臣去和卫灵公进行盟誓仪式。按理说卫灵公是一国元首,晋国应该是晋定公出面与卫灵公盟誓。晋国让卿一级的人举行盟誓就已经很失礼了,更别说让卿的家臣去跟卫灵公盟誓。卫国人受此大辱怒不可遏,决定继续跟齐国结盟对抗晋国。

来年,鲁国因为权臣季平子的家臣阳虎作乱而爆发内战。春秋初期,国君掌控着国家。到了中期,大夫控制了国君也就控制了国家。到了后期,家臣通过控制大夫进而控制国君。阳虎身为家臣也能掀起殃及全国的内乱。这场内乱伤了鲁国的元气。鲁国无暇顾及其他。

同年,晋国的执政范鞅死了。晋国六卿重新洗牌,政局出现不稳。

齐国认为这是跟晋国争霸的好机会,拉上卫国一起去讨伐晋国。

齐军一个冲锋就攻克了晋国边境要塞,之后变得非常轻敌。结果晋国派来千乘战车的援军从侧后袭击齐军,将齐军杀败。

齐军虽然战败而回,但正式拉开了与晋国争霸战的帷幕。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状态提示:43吴国灭楚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