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恐怖悬疑>明末之兴汉>530.枕戈待战(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p>

孙富贵在武昌的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按照参谋司的指示,孙富贵招募了不少新军,并进行了严格训练,在这场大决战中应该也能够派上一些用场。

在鲁若麟亲帅十万大军抵挡武昌之后,这里的战争气氛更加浓郁了。

来到武昌的鲁若麟并没有如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紧张,反而饶有兴致的查看武昌地区的建设情况。

对于手下的军队鲁若麟有十足的信心,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统治团队不够,自己早就打下整个华夏了。

但是得天下容易治天下难,没有一个合格的统治团队,地盘越大坏处越多,所以鲁若麟宁可慢慢的打基础。

好在这些年发展的不错,统治团队的造血功能已经初步完善,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虽然仍然有很多瑕疵,但是已经不怎么影响鲁若麟意志的贯彻了。

左良玉对湖广,特别是武昌的摧残实在太过了,哪怕是孙富贵苦心经营这么长时间,依然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武昌城中还能零星看到一些焚毁的房舍没有得到清理,倒是城墙已经在孙富贵的安排下修缮完毕,与城中破败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

不过这样的情况也能理解,毕竟武昌随时面临战争,城墙是大家最后的保护,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反倒是城里的房舍,很少有人敢花大价钱进行建造和修缮,毕竟大家谁也不知道最后的胜利者是谁。万一不幸是李自成获胜,那么投入再多也会打水漂,所以还不如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左良玉离开武昌时,几乎将武昌城里的财富和人口劫掠一空,即使后来有了不少难民加入,但是武昌城的人口密度依然不高。稍微有点能力的人都向更东的地方去了,比如九江、南京等地。

目前的湖广之地,被官军和流寇来回摧残无数次之后,终于元气大伤,再也不是鱼米之乡了。百姓们唯一的期望就是逃离此地,到一个安全的环境继续生存下去。

“富贵,你不是说武昌城人口凋敝、生存困难吗?怎么我看着大街上人也不算少啊。”鲁若麟对孙富贵问道。

鲁若麟来到武昌,孙富贵肯定要全程陪同,赔笑道:“最近因为李贼南下的风声传过来,附近民众担心小命不保,都跑到武昌来了,所以这人比以往确实多了一些。”

“要注意不要让敌军的探子混进来了,李贼最擅长搞这一套了。虽然对我们不一定起到作用,但是终归是个隐患。”鲁若麟提醒道。

“大人放心,监察司在这边布置了大量人手,而且特意找了一些流寇的老人,他们对那些探子再熟悉不过了。用他们的话说,只要闻一闻就能知道是不是李贼那边的人。”孙富贵笑着说道。

“恩。小心无大错。”鲁若麟点点头。

随后一行人来到了蛇山,这里紧挨长江,是武昌城的制高点,山脚下的长江滚滚流过,闻名遐迩的黄鹤楼就修建在此处。

不过此时的黄鹤楼只有残垣断壁,受左良玉兵乱的影响,黄鹤楼也被付之一炬。孙富贵当然没有心思重修黄鹤楼,只是在遗址旁边修建了一座瞭望塔,用作观察敌情。

与蛇山隔江相望的就是龟山,那里有伯牙遇子期的古琴台,知音之名流传千古。

汉水从龟山旁汇入长江,这里是两江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相对于水流湍急的长江,汉水的环境更适合水师驻扎,所以安国军的水师船只驻地选在了两江交汇之地上游不远的汉江边上。依托汉水,在两边的汉阳和汉口修建了庞大的军营,安国军的士兵们大多驻扎在那里。

由武昌城上溯十来里,长江中有一片面积不小的沙洲,丰水期沙洲没入水下,枯水期则是一片陆地。安国军花费了一些代价,在沙洲上建立了一个营寨,布置了一些投石机,算是武昌城的前哨站。

沙洲边不远的长江南岸金口镇是安国军抵御敌军的主要战场之一,五万大军驻扎在这里,日夜操练,枕戈待战。

游击将军兼情报司司长卢千奇坐镇武昌城指挥手下的军士们打探敌军情报,并寻找有价值的作战目标。

卢千奇手下的军士人数并不多,全部加起来还不到三千人。与他同级别的将领现在手下都是统兵数万,看似卢千奇的地位落后了很多,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卢千奇的手下确实不多,但是如果加上数量众多的线人和外围人员,他能够调动的力量也有上万人之多。而且他手下的三千士兵是安国军中精锐的精锐,甚至比起鲁若麟的亲卫军都不逊色多少,而且作战经验更丰富。

情报司的士兵长期在敌方区域活动作战,单兵和小团队作战能力极强。这些士兵都是从各军中挑选出来的兵尖子,并且各军还不能拒绝。

各支部队只要不傻也肯定不敢拒绝,行军作战没有情报支持就如同瞎子一样。情报司可以说是各部队的眼睛,大家自然知道眼睛越锐利越好。损失几个优秀的士兵对军队影响不大,得罪了情报司,即使战斗力再强,也许立功的机会就轮不到你了。

加上情报司与其他部司不同,基本上每个团、营都有情报司的人员负责战场情报收集,并沟通友军,为所在部队提供作战情报支持。所以各个作战单位对情报司的态度非常好,甚至有点巴结着他们。

除了人员素质是拔尖的,装备更是不惜血本。

安国军的士兵装备原本就非常奢侈,至少相比同时代的军队


状态提示:530.枕戈待战(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