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开局获得神级传承>第一百四十八章 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德阳殿前殿,御书房中。/p

“臣荀彧参见陛下。”/p

得蒙天子召见后,荀彧入宫面圣。/p

不光人来了,居然还挑了一副担子进来。/p

入宫之人,无论身份如何,自有宫中禁卫予以盘查检视。/p

所以刘协自然不会担心荀彧带了什么足以威胁到他安全的违禁物品进来。/p

抬手示意荀彧免礼后。/p

刘协笑道:“荀卿这是怎么了,不是要奏事吗,这副担子又作何解?”/p

“陛下,这幅担子中,就是臣要上奏之事!”/p

见天子垂询,荀彧面带微笑,上前将担子上的麻布揭开。/p

多日不见。/p

荀彧似乎清瘦了许多,也黑了许多。/p

看来这些日子没少操劳。/p

刘协心中这般想着,担子上的麻布被揭开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p

“这是何物?”/p

刘协一直在看着。/p

但看到这里,仍是疑惑不解。/p

目光所及之处。/p

担子里是一堆堆竹简。/p

看那样子应当是有些年头了。/p

有些竹简上用来串联的麻绳甚至已经腐朽不堪。/p

荀彧拨拉的时候,轻轻一提,竹简竟然就从中裂开,灰尘四溅。/p

这东西要是放到后世。/p

该说不说即便不是国宝级,那也是东汉政治生态的重要参考文物。/p

但现在……/p

有用吗?/p

荀彧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p

“可是御史台中帛书、纸张不够了,荀卿这是何时用起竹简奏事了?”/p

刘协笑着打趣道。/p

他当然也知道。/p

荀彧带这些竹简入宫。/p

不可能是为了向他申诉什么御史台帛书纸张短缺,请求户部拨调支援这种屁事的。/p

如果当真是这样的话。/p

那只能说明他脑袋刚刚被驴给踢过。/p

而对于一个脑袋被驴踢了的官员,刘协秉承爱护老弱病残之念,肯定也会让他脱下官身,该干嘛干嘛去,总之长安朝堂是容不下他了。/p

“陛下说笑了,此乃我大汉天下十三州册籍,虽因年代久远,多年未有更替,但臣近日以来,已查阅大比出大致情况,以此册籍按图索骥,招十三州百姓来赴长安,必能使陛下分田之策发扬光大,以壮汉室声威也!”/p

荀彧指着身旁那两堆竹简,拱手道:“此事臣已派出大量人手,想必不需多少时日,就能将陛下分田恩策推及天下了!请陛下静候佳音!”/p

大汉天下十三州册籍?/p

这不就是相当于人口统计、普查等户籍工作吗?/p

作为穿越前经历过七次人口普查的刘协来说。/p

他可太明白这项工作的重要程度了。/p

往小了说。/p

人口普查能查清天下人口数量、结构、分布。/p

从而了解天下各州郡的经济实力、战争潜力等等。/p

往大了说。/p

这对于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制定出合适的政策体系,长期社会发展规划均有莫大的助力。/p

当然以上这些工作必然是建立在一个强盛且统一的政权下才能顺利进行。/p

所以古代王朝中,户籍统计工作大抵都是发生在王朝初年。/p

因为王朝初年,往往正是国家各项实力最为强大、动员能力最出色的阶段。/p

荀彧此时翻出来的这一担子天下十三州册籍,大概也是光武中兴,再造河山时留下的。/p

以东汉其后朝中诸帝的德行,即便是想更新册籍,恐怕也是有心而无力了。/p

“好,那朕就等荀卿的好消息了,待事成之日,朕亲自为你庆功!”/p

荀彧自信满满。/p

刘协也当即表示了对他的信任。/p

“陛下此言错矣,以臣之见,招民之事,又岂有事成的那一天?只要这分田之策还存在一天,就当一直招下去,直至四海升平,人皆有其田,百姓安居乐业!”/p

“哈哈,荀卿言之有理,是朕说错了。”/p

荀彧能有如此志气。/p

刘协当然喜闻乐见。/p

君臣相谈甚欢,一直聊了数个时辰,将招十三州之民以充长安的计划从各方各面都探讨了一番。/p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午膳的时间。/p

此时荀卿请辞,刘协不允。/p

天子留膳,对于臣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p

但对于刘协来说。/p

不就是吃顿饭嘛。/p

能用这么简单的办法收拢臣心,那又何乐而不为呢。/p

留下荀彧吃了顿午膳,见他战战兢兢,屁股也只敢坐一般,菜更是甚少动筷。/p

对于荀彧这种天地君亲师观念深入人心的臣子来说。/p

认为天子有错时,他能犯颜直谏,不顾自身安危。/p

但面对天子施恩时,却有谨守为人臣子的本分,绝不逾矩。/p

用过午膳后。/p

荀彧行礼拜别刘协而去。/p

刘协则继续批阅奏章。/p

这段时间以来。/p

朝中若说有什么事情值得关注。/p

那就是分田之策下,城外分出去的田地的运转情况了。/p

此前虽然有过一季的丰收。/p

但土地上的事情,怎么重视都不过分。/p

持续的丰收,持续的高产量。/p

这才是刘协追求的目标。/p

在天子亲自推动。/p

三军城外监管的情况下。/p

毫不夸张的说,分田之策可以称作是整个长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八章 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