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轮回模拟:我能逆天改命>第370章 吾夫季秋之碑,妻苏七秀留!
,威严持重。

他手中染过的妖血足以铺成长道,手中三尺长剑,也是剑意激昂间,荡涤群魔,受人朝拜尊一声真人,寿八百秋尽,看遍风霜。

相比较芸芸黔首,在修行底层挣扎的散修们。

他,已经活得足够精彩。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若能够在自己的眼中绽放出足够绚烂的火焰

如此。

其实便已足够。

大武朝,崇明二年,新帝登基,大赦天下。

同年,于悬空山朝拜,使千载不坠的武道圣地,更加名副其实。

悬空一脉,在这片土地上经久流传,比之皇朝更加悠久,哪怕是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临江林氏,追溯传承源头,也还是差了些许。

这一代自武林称尊前,便有少年宗师只身破乾京,震惊天下,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八百年风霜代代人才辈出,武林神话从未断过。

哪怕曾有不轨之徒觊觎其中奥秘,但每每试探之时,却都无疾而终,仿佛那座拔地而起的千载古峰,当真有真佛存在一般,神秘莫测。

而这一日。

当最后一缕秋风飘过,下了一场微雨。

有紫袍道人与一宫装仙子,二者结伴而行,踏在那登上悬空山的青苔石阶上。

山中有氤氲雾气,随着微雨滴答,一并染起,一时间云雾缭绕,两侧松柏常青,虽旧景已改,但熟悉的既视感,还是第一时刻,涌上了季秋的心头。

这与他第一世幼年时,被静明大师带上悬空山时的情景,真的好像好像。

循着这高峰一路往上。

尘封在久远之前的记忆,也开始一一翻篇复苏。

当季秋登上那隐于峰峦,连绵不绝的佛寺时,他才恍然发现。

待到这么久远的时间过去,他那曾经熟悉练武的所有建筑群落,都早已经尽数换了个模样。

不过即使变了模样,但依旧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派黄墙黑瓦,简约大气,朴实之中夹杂着庄重,并无什么黄金点缀,琉璃作瓦。

即使过了八百年。

觉悟禅师,还有静明师傅他们那一代人,依旧将自己的禅道与佛家理念,很好的传承了下去。

只窥视冰山一角,就能得见全貌,无愧于佛脉与武道双双名列凡俗圣地。

山上山下,香火旺盛,有无数灰衣黄衣的僧人来来去去,去去来来,就如季秋当年一般。

唯一的不同点,就是季秋与敖景。

不过,作为法相与元神境的大修行者。

他们不想叫人看到他们的存在,那么别人就一定看不见。

于是,季秋又去了许多地方。

曾经与静明师傅修行拳法,起居休息的院落。

空旷肃穆,扬名悬空的练武场。

还有讲经堂,藏经阁.

这些地方,他都一一踏过,只是可惜,曾经认识的熟悉面孔,早已经不在了。

于藏经阁中,季秋在那一连串的古木架子边,留下了两本直通金丹大道的修行法门,并且留下了相应的注释,以及走出十万大山,前去修行界的方法。

随后状似无意,将这些珍贵的传承,重新放在经阁的角落,就如当年的渡世真经一般。

作为前人,总还是要留下些东西的。

待到尽数作罢。

季秋找到了悬空寺的祠堂。

庄严肃穆的气氛扑面而来,如古楼般的红木祠堂,有十数名武僧看守,甚至在深处,还有一道若有若无的炼气气息。

不过对此,季秋皆是视若无睹。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踏在微雨中,点滴不沾身,带着敖景一道,如同一阵清风吹来,便堂而皇之的踏入了那正门。

嘎吱~~

两侧的武僧打了个哈欠,看到大门敞开,却没有任何人影,只当作是因风导致,于是又将其重新合上。

昏暗的烛火,在两侧燃烧着,直至道路的尽头。

祠堂不大,在那摆放牌位的案桌旁,有老僧盘膝,闭眸如同泥塑,身上流露出属于炼气后期的道行。

这般修为,已然可以称得上是凡俗无敌了。

季秋就站在他的一丈开外,然后静静的看着从低到高,从圆寂年限短暂到漫长,几乎覆盖了整整千载的祠堂牌位,静静出神。

很快,他就在那最上首,看到了熟悉的名字。

【觉字辈藏经阁首座,觉悟】

【静字辈悬空寺主持,静明】

【真字辈悬空僧人,真如】

三道灵牌高悬于上,刻录于薄凉的玉石,短短一小块,但季秋从那玉牌上,却是看到了曾经栩栩如生的一道道面庞。

恍如隔世。

看着看着,他便笑了。

那是一种旁人绝然不懂的笑。

随手翻过一侧案桌上,记载了历代大师生平与悬空寺历史的竹简,季秋以神魂为引,只随意一扫,便见到了他想要找寻的内容。

【藏经阁首座觉悟禅师,武道通天,于悬空山坐镇数十年,后一百五十余岁,一声叹息,坐化圆寂,终其一生未曾寻仙访道,奠定悬空寺百年不衰。】

【时值大乾灭亡,京师生乱,百姓苦楚,禅师一袭僧衣,手持戒刀,普渡一方,一人横身于城墙之上,于万军丛中取叛乱首级,护佑乾京十载安稳,直至玄朝立国,方才回山,时年,大乾佛寺之像,皆供其泥身,以示感激。】

【戒刀之下,亦是慈悲。】

【悬空寺主持静明,享年八十二载,于老主持逝世后临危受命,与觉悟禅师互为乾末栋梁,哪怕叛军围山,


状态提示:第370章 吾夫季秋之碑,妻苏七秀留!--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