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重生始于1990>第789章 苏老师的总结

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授课方式。/p

在剑桥基本上只有学术研究的时候,学生和老师教授之间才会有如此亲密的交流。/p

更多的是一种传授式的教育,毕竟在一群顶尖的学生中,只有更出类拔萃的人才会赢得学校的关注。/p

中国留学生们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在国内读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老师抽人起来回答问题的情况。/p

苏伟接着问:“还有人愿意分享你们对成功的认识吗?”/p

一位带着眼镜的男生起来说道,“苏伟老师,我可能对自己要求很高,在我的世界观中,我觉得只有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能算作成功!”/p

礼堂内传出了一些不好的声音。/p

比如嘘声。/p

有人感觉到他说的话太大了,有点故意在寻找存在感和抬高自己显的与众不同一样。/p

人的心思是难以揣摩的。/p

苏伟清楚嘘声从何而来?/p

的确,或许在一百个人中,只有一个人会有他这样伟大的想法。/p

所以他就会被剩下的99个人当作异类来对待。/p

苏伟首先肯定了他的想法,不知道他以后能不能像自己表达的一样在实际中做出伟大的事情?但是现在他需要一份鼓励。/p

苏伟鼓励道:“我很欣赏你的价值观,你的想法好像脱离了世俗一样,但又高于世俗。/p

对于你这样的想法,或许很多人不理解,觉得你在夸夸其谈。/p

我想说的是,你提到的成功可以算作一种成功,但是前提是你做出实际事情来,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p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坐而论道,意思是只靠脑子想、嘴巴讲大道理,放在实践中,看不到一点成果。/p

用唯物辩证法讲,有点过于脱离客观实际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p

但是我希望你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问心无愧!”/p

学生们能够听得出苏伟老师在给他鼓励,同时也在为他辩护,不至于被其他人唏嘘。/p

前排的学校老师和领导响起了掌声,陆陆续续学生们也跟着鼓掌。/p

一方面是对刚刚那位同学的鼓励,另外一方面是由衷的佩服苏伟的逻辑思维能力。/p

苏伟看了一眼时间,“还有15分钟,我们再请一位同学分享一下,然后我来做总结。”/p

最后一个名额的机会了。/p

很多人抢。/p

在礼堂里传出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声音,“祖国!”/p

苏伟听到这两个字,视野随了过去。/p

“这位同学,你能重复一下你刚刚讲的吗?”苏伟说。/p

“苏伟老师,我觉得走到任何地方,保持着一颗爱国之心,守护故土之心,就是一个成功的人!”/p

有的学生感同身受。/p

不过单从成功学的角度来讨论,他这个观点太牵强了,有点不搭边。/p

苏伟问:“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p

“军人!”同学骄傲的说。/p

苏伟笑了,他猜到他会提到军人这个职业,如果从他崇尚军人这个角度来看,也很好理解为什么他会把国家放在第一位,甚至作为成功的标志?/p

苏伟没有解答他的答案,只说了一句话,“你为你的祖国而骄傲,同样你的祖国也会为你这样的公民而骄傲!”/p

男生脸上泛起喜色,依然骄傲的站立在座位前。/p

自带了一种正义凛然的气质,倒迷住了现场很多的女同学。/p

他的心里从来没有怀疑和改变过自己的想法,今天的课刚开始的时候,他没有太听得进去。/p

一是因为苏伟讲的很深,有的观点难以理解。/p

二是觉得企业家们都喜欢吹牛,他看苏伟讲课的状态就像在吹牛。/p

特别是下面一双双崇拜的眼神看着苏伟的时候,他的那种感觉很明显。/p

但是现在苏伟用一句话改变了他的观点,不但苏伟没有对他的想法提出任何的质疑,而且果断的回复了他一句让他非常感动的话。/p

“谢谢你,苏老师!”这时,他真心的给苏伟鞠了一躬。/p

苏伟在他眼里,已经是非常有内涵的人了,而不单单是拥有财富喜欢吹牛的企业家。/p

苏伟最后总结道:“从你们的口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是不一样的。/p

有人错了吗?/p

没有。/p

有人值得嘲笑和唏嘘吗?/p

也没有。/p

关键在于你们怎么看待自己/p

你的思想取决于最后的认知。/p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无论你想的是什么,最后能够评价你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于结果!/p

很多学者在这方面有个观点,他们说,结果不重要,重要的过程。/p

这句话的实质含义其实是用来自我安慰的,我相信只要你脑子里面有清晰的思路,然后加上奋斗的过程,一定会有让你承受的结果。/p

那个时候,不用你自己去定义是否成功?别人都会认为你是一个成功的人!/p

就像现在我一样,我很少去思考自己是否成功了?但是社会已经把我定位成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p

啪啪啪啪~/p

礼堂掌声雷动。/p

句句在理,说到了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上。/p

说到底,还是走出思想去实践。/p

杜校长的想法是正确的,刚开始的时候苏伟开那个玩笑只是为了活跃气氛,更好的让学生融入进来,整堂课下来


状态提示:第789章 苏老师的总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