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一九零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钱,都紧张
无业游民及小商贩,多报名应募。

当新兵列队至南厂时,应募者担犹在肩,篮犹在手,如此部队可成军乎?而如此乱象。只有等到几派斗争出个究竟,形势明朗了,才是临时政府有理由并且出手干涉的时候。

复兴会虽然有强军在手。实力雄厚,但面对革命之初的乱象。以及革命之后的发展建设,依然不敢全面铺开,关键还是财政的制约。尽管有合资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帮助,可说到充裕,还不能如此断定。

而金融的威力不是普通人所能想象的,在任何一个国家里,谁控制着货币供应,谁就是所有工业和商业的绝对主人。而一个管理良好的纸币系统。不仅不会产生任何不便,甚至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拥有更多的优势。

法定货币体制彻底摆脱了黄金和白银对贷款总量的刚性制约,让货币控制更加弹性,也更加隐秘,控制起来也更为复杂,需要极为精确的计算。

当然,陈文强绝不是想通过急剧增发货币,掠夺整个国家储蓄者的巨额财富。虽然这比起原来银行强制拍卖别人财产的方式,要“文明”得多,所遇到人民的抵抗也要小得多。甚至难以为人察觉。

而且,要实行现在国际通行的金本位体制,将难以避免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更有可能遭到国际金融财团的恶意狙击。尽管在现在的中国,没有人有恶意制造经济危机的主观意图和客观能力,可预防是必要的。

而合资银行能够倾力帮助临时政府,正因为临时政府已经默许或承认了它的货币发行权,虽然临时政府也向合资银行派出了监督官员,但在实质上,正与欧美国家相类似,临时政府并不追求完全控股。

什么意思?很简单,欧美国家是由私人银行控制货币发放权。由银行家来左右政府行为,临时政府显然也不准备改变目前的状况。或者说是暂时无力改变。

没有了银行的支持,没有了金融手段。革命不会有这么大的声势,革命军也不会显示出越来越强的实力,更不能对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军造成威压。

钱,一切都是钱闹的。理想虽然崇高,但最后还要落在这个最俗气的字眼上,谁也不例外。

现在,眼前的这位眼镜先生,便是为钱而来,但陈文强可不是什么善财童子。

张静江,北辰的财政顾问,前来打探虚实,看看北辰那雄心勃勃的二十万公里铁路建设能否有个开头。

铁路的建设是严重依赖金融支持的重要基础行业,以美国为例,它的庞大的铁路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仰赖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资本市场的金钱才得以实现的天下第一地主婆。

而新政府的铁路建设计划虽然也很庞大,却因为要与列强谈判而耽搁下来。当然,陈文强这位复兴会的财政总长正不务正业地玩着外交,根本还没有拿钱的打算。

“修铁路需要的是巨量资金,当然,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尽量减少利权的丧失,才是铁路没有立即动工的原因。”陈文强解释道:“等到国事确定,新政府应该会马上向铁道建设拔款吧?”

张静江点了点头,试着问道:“借外资修路,如果条件合适,也未尝不可。”

“不是借,是投资。”陈文强狡黠地说道:“不涉及管理权,只赚取他们应得的利益。”

“这样吸引到的资金恐怕有限。”张静江有些疑虑地说道:“发行股票,如川路公司一样,民众的购买力也成问题。”

陈文强笑着点了点头,并不想解释得太透,而是有些敷衍地说道:“放心好了,修路的钱是不用担心的。而且发行股票,也会用一种巧妙迂回的办法。”

张静江也是一位长袖善舞的商界高手,对于陈文强所说的迂回和巧妙方法感到非常的好奇,但陈文强明显不想细说,他也就不好追问下去。

“建铁路是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好在中国人多,可以多点开工。”陈文强岔开了话题,很随便地询问道:“技术工人也有些储备,钢轨先由汉阳铁厂供应,大冶铁厂也可以,再加上柳州、马鞍山等工厂的建成,应该可以跟上建设速度。”

“这都要感谢陈先生提前多年的布局,您人才现在可是紧俏得很。”张静江笑着说道。

在清末新政时期,民族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洋企业在管理水平、管理方式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陈文强的产业则不同,一开始就采用了全新的先进管理模式,并建立了职业学校,几年时间里培养了大批的管理人才和专门人才。

时至今日,这些人才可都成了香饽饽,首先要被优先安排进国家支柱企业,然后剩下的才归各部门或各商家抢夺。而且被高薪聘任后,最小也是个经理或工程师。

“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成熟人才确实少了些。”陈文强一摊手,苦笑道:“而且他们都是自由身,合同期满了,我也不好强留。当然,我可以试着用私人感情联络一下,有多大效果可就不好说了。”

“只要陈先生尽力就好。”张静江笑着掏出几张文件递给陈文强,说道:“这是北辰先生的初步计划,先修粤汉、粤桂、滇桂、川汉、宁汉共五条铁路。”

陈文强笑呵呵地打开观看,纸上谈兵,他不太感兴趣,但还是装模作样地点了点头,说道:“粤汉、宁汉再加成昆铁路可先期动工,另外,建设重点应放在西部,这是国防的需要。兰西线与京汉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四章 钱,都紧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