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玄幻奇幻>化龙升天>第822章 791

本想打道回家,桓玄后来又觉得既然出来了,就逛够了再回去。。。

陶渊明问他要去哪里,桓玄反问上次去抵御孙恩时与义军汇合的地点,陶回答会稽,桓玄说就去那里了。

一路上,桓玄非常有闲情,路过自己做了一个多月太守的地方——义兴,本想拜访故人。又以为即使相见又怎样,难道要夸魏隐好运气,躲过孙恩之‘乱’?

这义兴附近,三吴一带,还有故人,吴国内史袁山松,内史和太守‘性’质相同,只是在封国中,中央派出的郡最高地方长官就叫内史,就像会稽王是司马道子,而会稽内史是王凝之一样。不过,吴国已无封王,空留国号,所以,也有直接叫袁山松为吴郡太守的。

袁山松年轻的时候曾经到过荆州,那时候桓玄也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袁博学善书法文章,和桓玄算是意气相投,同游过一段时间。

袁山松还有一个特长,就是好音乐,会改编歌曲,唱乐一绝。

而啸直接从嘴○∠79,中发出,不需要任何乐器,当时人以为这正是自然之美,桓玄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也动不动就啸几声。对于这个,他和袁山松还讨论过几回。

桓玄大摇大摆地就去拜访他,奴仆领他们至大厅,说内史正在办公,稍等片刻。厅上布局雅致,摆有‘洞’庭湖附近特有的漆器,家具古朴,墙上挂有诗画,多是袁山松亲自所作。

陶渊明看到墙上一幅菊‘花’图,旁边一首山松写的五言小诗: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陶‘吟’咏出声,暗自叫好。原来陶喜欢菊‘花’,以后送他满园菊‘花’好了,反正自己家里有的是植物,桓玄暗想。

半刻,袁山松就过来了,许久不见,他拉起桓玄仔细端详,叹道:“灵宝愈发出众了!”

桓玄笑笑,向他介绍自己的两位朋友,山松一一见过,桓又问他刚才在忙什么,他回答最近孙恩猖狂,自己正筹划重修沪渎垒,来抵御他的不定时进攻,沪渎垒楚建于东晋初将领虞潭,后来被闲置荒凉,现在又能派上用场,桓玄以为善。

虽然俗务繁重,袁山松依旧兴趣不改,和桓玄讨论声音艺术。让桓玄感到意外的是,他竟然拿出自己十几年前写给他的一封讨论“啸”的信,那时候自己笔法尙为稚嫩,重温上面内容:

读卿歌赋序咏,音声皆有清味,然以啸为髣髴有限,不足以致幽旨,将未至耶?夫契神之音,既不俟多赡而通其致,苟一音足以究清和之极,阮公之言,不动苏‘门’之听,而微啸一鼓,玄默为之解颜,若人之兴逸响,惟深也哉!

那时候的自己还是个‘欲’探究竟,问“不足致幽旨”原因的少年,引用的还是阮籍与苏‘门’山孙登的故事,当初阮籍到苏‘门’山拜访孙登。阮籍闭口不谈出山做官的事,而和孙登大谈高士养生导气的方术,孙登听了,竟然一言不发。他只得站起身来,凝神屏息,对着群山长啸几声,告辞下山。可是,他刚走到半山腰,猛然听见岭上也传来几声嘹亮的长啸,啸声犹如鸾凤和鸣,回‘荡’在群山之中,震得他心头也仿佛发生颤动。才明白孙登的高洁与‘胸’怀,回家就写《大人先生论》来赞扬他。

现在,袁山松又问他现在的想法,桓玄笑道:“高人指点,自然与当时不同。”说着,便提笔,山松一看,大吃一惊,他竟然默下自己给他的回信《寄桓南郡书》:

啸有清浮之美,而无控引之深;歌穷测根之致,用之弥觉其远。至乎吐辞送意,曲究其奥,岂‘唇’‘吻’之切发,一往之清泠而已哉!若夫阮公之啸,苏‘门’之和,盖感其一奇,何为征此一至,大疑啸歌所拘耶?

那时候的袁山松也是张狂的年轻人,喜欢歌,认为“歌”能致远而“啸”清浮,不能尽深。而阮籍,不过是觉得好奇罢了。

两人‘交’流,却感慨光‘阴’易逝,年华催老。

在此处小住二日,桓玄就带着他们离开了,临别前,他问袁山松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他回答修筑沪渎垒的资金可能不够,玄答应等自己回荆州后就派人送些金银过来,他不仅是土老大,还是土财主。

沿路走来,这边是受孙恩之‘乱’影响最大的地方,有些地方真算得上荒芜人烟。问路之时,还有人劝他们小心一点,如果是远方的人就赶快回家,这附近还有变民出没。变民,就是孙恩肆虐时自发组织起来反对当地政fu的人,这次叛‘乱’声势之所以这么大,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有这些人的相应。

几经周折,总算到达会稽,桓玄还略带着点紧张,从桓胤口中得知,谢若云跟着从叔谢琰,在军队中指挥帮忙,当时形势‘乱’,他也没能见上她,两人一同感慨她果然不是一般‘女’子。

几次打听,向行人问起会稽内史谢琰,他们都摇摇头,表示还不知道新来的会稽内史是谁。陶渊明摇摇头,说:“看来谢将军还不知道安抚民众。”

最后,总算走到谢琰府前,桓玄非常有诚意地递上自己的名帖,‘门’人送进去后不久就出来了,回答说将军不方便见他们。

他感觉被泼了好大一盆冷水,也不说什么,直接掉头走了。旁边的二人知道他的脾气,也不劝他,其实,对他们来说,见不见都无所谓。

正在路上百无聊赖地走着,听到前方一声诗歌唱响的声音:行行即长道,


状态提示:第822章 79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