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异能人的前世今生>第十七章 轮回1

第三卷第十七章轮回1

梦灵的第二世是一百多年前西方的一位传教士,他来到中国南方的福建省和广东省传教。有一天,这位传教士由于中风,在布道时倒了下来,左边脑袋猛然撞向石阶,严重受创。

淳朴、善良的中国民妇的细心护理也无法挽救他的生命,没多久,他就在中国的大地长眠。三世的她,则是美国的一位精神科医师。由于第二世是左脑严重受伤而致死,二世的潜意识影响到三世的他,因而,三世的他有著非常严重的后遗症,左脑功能部分受损,右侧身体包括右手右脚都不灵活,没有力气,比左手左脚差很多。但他的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高超的精神分析技术却为他在美国心理学界和精神治疗领域奠定了泰斗地位并赢得了财富和社会地位。

除了教学、咨询、写作以外,梦灵还从事一些灵修书籍,电影的翻译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灵修,做到工作即修行,生活即修行。这样生活的她,觉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圈子,她丝毫不觉得辛苦,反倒非常充实。

梦灵的语言天赋特别突出,英语单词只需读一遍看一遍就能记住,短语,句子语法也是一遍而过,高三时的英语水平比教她的英语老师水平还要高,原因就在于她曾二世为西方人,大学时读的是英语系,主修英国文学。又选修了法语,德语,学起来也是豪不费力。大学毕业以后,又自学日语、韩语。在语言天份上,可以说是无与伦比。这倒是正好符合了柏拉图的观点。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加德米(y)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院,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的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为了发展理性,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3一6岁的儿童在游乐场内进行故事、游戏、唱歌等活动。6岁以后,儿童进入初等学校接受初级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柏拉图接受了雅典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为儿童安排了简单的读、写、算、唱歌,同时还十分重视体操等体育训练项目。17一20岁的青年升入国立的“埃弗比”接受军事教育,并结合军事需要学习文化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天文、音乐。20一30岁,经过严格挑选,进行10年科学教育,着重发展青年的思维能力,继续学习“四科”,懂得自然科学间的联系。30岁以后,经过进一步挑选,学习5年,主要研究哲学等。至此,形成了柏拉图相对完整的金字塔形的教学体系。

根据其教学目的,柏氏吸收和发展了智者的“三艺”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课程,也总结了雅典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后便成了古希腊课程体系的主干和导源,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长达1500年之久。

柏拉图认为,每门学科均有其独特的功能,凡有所学,皆会促成性格的发展。在17岁之前,广泛而全面的学科内容是为了培养公民的一般素养,而对于未来的哲学家来讲,前面所述的各门学科都是学习辩证法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文法和修辞是研究哲学的基础;算术是为了锻炼人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学习几何、天文,对于航海、行军作战、观测气候、探索宇宙十分重要;学习音乐则是为了培养军人的勇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他还很重视选择和净化各种教材,如语言、故事、神话、史诗等,使其符合道德要求,以促进儿童心智之发展。

就教学方法而言,柏拉图师承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把回忆已有知识的过程视为一种教学和启发的过程。他反对用强制性手段灌输知识,提倡通过问答形式


状态提示:第十七章 轮回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