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血色汉末>第四十五章 乌合之众
慨激扬,声情并茂,各路诸侯也是发誓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可事到临头,却也谁都不愿意做那出头鸟。

就是所谓的盟主袁绍也是一直驻守河内不肯渡河,哪怕曹操不止一次建议,只要袁绍领河内兵过孟津关,酸枣将领进驻成皋,占据敖仓。再在轘辕关、太谷关建立营塞,控制险要。袁术由南阳到丹、析水,入武关偷袭关中,形势便可大定。

可建议是美好的,眼下面对董卓的精锐之师,谁都知道先出兵的定是损失惨重,很可能辛辛苦苦招募来的兵马一战就干净了,乱世之中,怎可能没有私心。

一来二去,谁也不愿意出兵,每日饮酒赴宴、逍遥自在,像极了游猎之态,哪怕粮草消耗之巨,却无人以然。由此再看所谓的勤王之师,甚是可笑。

不过还是有一心向汉的人,曹操,联军中并没有什么话语权的小将军,见说不动各路大军,无奈中只有独领本部人马,准备西进,攻打成皋,威胁虎牢关,希望以此可以激起众诸侯发兵之心。

还好虽然曹操没有说动所有诸侯,可张邈、鲍信却是他好友,随即给予至此,张邈让卫兹随行,鲍信更是与胞弟鲍滔带兵相助。

可惜有信心是好的,只是现实太残酷,一行近万人马,还没到成皋,在荥阳便突然遭遇受董卓命令准备偷袭酸枣的徐荣大军。

一个遭遇战,曹操猝不及防,再加上又是远来之疲劳,只一个交锋,曹操所带的义军就损失惨重,随后的混战中,两军素质更是立判。毕竟这些义军皆是新募之军,怎是西凉血战中锻造之士的对手。

随后遭遇战变成了单方面屠杀,双方激战一日,曹操哪怕不畏生死,可却不能扭转乾坤,更是身中箭矢落马,还好身旁有英勇的从弟曹洪,让出战马,最后渡过汴水方才逃的性命。

不似曹操幸运,其好友卫兹,却死在乱军之中。

哪怕是鲍信,也是身负重伤,在胞弟鲍滔的舍命护卫下方才得脱。至于鲍滔,却在断后中力战而亡。

或许能安慰曹操的,唯有徐荣部也受到创伤,只能驻守荥阳,一时半会儿不会轻易出兵。

只是让曹操不能接受,原本还想用一个胜仗激起盟军的士气,不想只一战他就全军覆没,身边就还剩了个从弟。

着一惨败,他也可以想象,意识到西凉军的战力,着酸枣的盟军更不会轻易出战了。

可联军不战,并不意味着董卓就会闲着了,荥阳一战全歼曹操部算偶遇,徐荣本不是冲着他去的,只能算曹操为酸枣联军挡了灾。

那对河内郡发起的攻击,袁绍、王匡一部,可没有那么幸运。

如今天下反董联军分为三部。一者河东、二者酸枣、三者鲁阳。不似荆州鲁阳距离洛阳较远,陈留酸枣联军众多。与司隶不过一河之隔的河内,自然是董卓眼下最头疼的敌人,指不定哪天大军就突然杀入。

更何况作为推举的盟主,袁绍自然是董卓的眼中钉肉中刺,要想展示军力,抑制宵小,拿河内开刀再好不过。

当然驻守河内的袁绍、王匡也有这个觉悟,特别是河内太守王匡,刚举义旗就开始部署防御,先是派刚征辟的从事,大将韩浩率领兵马,于孟津驻守。更派遣手下最精锐的“泰山兵”,到河阳津驻守,防止董卓过河。

不过,行伍多年董卓岂是白给的,随后听取李儒建议虚张声势,使河内联军误认董军会从平阴县渡河,而死守河岸。

随后用以精锐,经小平津渡河,绕至其后袭击。面对出其不意的攻击,王匡驻军比之曹操只惨不少,几乎全灭。

接连重创两路联军,天下震惊,原本还在指望着义军勤王之士,方才看清形势,不免有些气馁。

反之连连得胜的董卓,气焰又再次高涨,彻底明白什么叫乌合之众,天下还是他的。

当即为了展示自己之威,更防止自己不在新都人心不附,董卓授意以勾结谋逆罪,于三月中,逮捕袁氏族人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并灭族。

袁隗、袁基之死算是被袁绍、袁术连累,他们的命运从袁绍、袁术两兄弟逃离洛阳似乎就注定,不过被灭族又太过残酷。

二袁之死,长安惊恐,原本以为逆来顺受可以活命,可面对厮杀的董卓,无人再敢侥幸。随后以王允为首之辈,暗暗联合。


状态提示:第四十五章 乌合之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