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浴火重生西路军>第五百一十章 配备随员

陈海松知道斯大林对西方是又爱又恨、又想拉拢又担心被出卖,感情相当复杂。他年轻时就跟随列宁宣扬马克思主义,用理想中的共产主义制度挽救苦难的斯拉夫民族,不遗余力地发动工人、士兵、知识分子、农奴走向武装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暴力革命道路。

腐朽的罗曼诺夫王朝根本抵挡不住对前途未来充满绝望的民众的冲击,在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先后领导的的革命双重打击下轰然坍塌,第一个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奇迹般地在世界最大土地面积的国家诞生,让世界感到震惊、感到惶恐、感到愤怒,遭到歧视、压制和封锁。

协约国中付出最大牺牲的俄国被排除在一战后国际秩序重建的凡尔赛公约之外,不仅未能参与对德国的清算,土地、赔偿分文未得,还受到英法美日等14国直接间接的干涉,经历了整整三年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才把邓尼金等西方武装起来的白卫军赶出俄罗斯。

从骨子里仇视无产阶级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停止了军事干涉,却不接受俄国人民的选择,继续实行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的封锁,陷入极端孤立的不利环境里,给新生的苏联恢复战争创伤、发展本国经济、重返国际社会制造了巨大障碍,现在又通过绥靖政策扶持极端反共的纳粹重建强大的军事力量,借刀杀人意图摧毁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

短视的英法虽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然而他们祸水东引的计划似乎发挥了效果,纳粹军队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带着巨大的战争威胁越来越接近苏联,斯大林虽然不惧怕,却也不愿意把威胁变成现实,德国的实力他很清楚绝不是苏联一国可以独自抵挡和战胜的。

战争带来的除了死亡就是破坏,没有哪个国家能在战争中得到发展,英国法国就是这样的例子。国民经济一片萧条、国际地位大幅度下降,没有绝对把握的他只能寄希望于西方强国出面遏制,最好是几国结成反战同盟威吓德国放弃扩张政策,共同营造欧洲的和平。

可是这些高傲的家伙继续歧视、漠视苏联的存在,自以为得计地敷衍苏联的正义要求,一次次满足希特勒向东扩展的无理要求,怎么不让心高气傲的斯大林愤愤不平呢?

可陈海松也知道。德国算是苏联同病相怜的患难兄弟,两国曾经长期维持着亲密的合作关系,苏联工业、国防力量的建立、发展得到了德国的全力支持,只是反共的希特勒上台以后以防范苏联共产主义扩张为借口撕毁凡尔赛公约大肆扩军,才慢慢趋于冷淡。

从列宁时代起德国跟苏联这两个被英法主导的国际社会刻意压制的另类国家就走在了一起,两国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紧密协作、相互扶持。双边贸易和经济、军事关系密切。

德国向苏联提供成套武器制造生产线,帮助年轻的低效的苏联红军建立现代参谋指挥和训练体制,苏联则向德国开放基地和工厂,德国能够在那里不受干扰地训练装甲兵、飞行员及其他军事人员,研制凡尔赛和约严禁拥有的进攻性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纳粹空军元帅的戈林就和很多一战时著名的日耳曼飞行员在苏联为德国飞行员修建的利佩茨克空军基地训练,这种合作持续了十年,二战中许多王牌飞行员都是从这里冲上蓝天。

德国空降兵之父斯图登特在苏联梁赞地区建立了伞兵训练基地。与苏军共同探讨空中机降、利用滑翔机实施空降作战的可能性,改进训练器材、伞兵装备和空降作战理论。

而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麾下的装甲铁骑就是在广袤的俄罗斯土地上训练成型,他将伪装成农用拖拉机的德国第一代坦克运到喀山,进行了各种环境下的机械化行军及遭遇战演习,他本人还曾经被邀请参加苏军大规模诸兵种合成演习大纲编写工作。

1926年德国海军少将斯宾德勒与苏联苏联海军司令佐夫达成德国为苏联提供潜艇设计和建造方面的帮助,德国把全套e-i级潜艇的图纸买给了苏联,还让最好的工程师到列宁格勒帮助苏联人完成潜艇建造工作,如今苏联已经完全掌握生产技术。拥有200多艘潜艇。

除了军事交流经济的合作也很密切,1928年以建立现代化的军事工业体系为目标的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发布,迫切需要德国援助,五年里德国向苏联出口了总值30多亿马克的制造装备。并通过控制德国军工命脉的美国华尔街财团向苏联提供美国经济危机之下过剩的农业、工业产品和现代工业设备,迅速提升了苏联的工业规模和制造水平。

正是通过与德国的全方位合作,苏联在经济规模、先进武器设计制造和军事人员培训等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标志着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苏德良好的军事合作关系也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到1935年两国贸易额急剧下降接近于零。

此时善于客观估计国际形势的小胡子已经为纳粹军队制定好了征服欧洲的行动计划,作战目标锁定在给德意志带来巨大屈辱的法国、波兰,为了稳定东线。防止两线作战,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主动要求加强苏德军事合作,提出用苏联原料换取德国武器的方案。

在西方碰壁的斯大林对此求之不得,已经拥有强大工业制造能力的他并不在意获得德国有所保留的落后的军事装备,拿来也是转卖给中国、蒙


状态提示:第五百一十章 配备随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