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三国]闭月>31.差一章
维护着这段关系。方夏远离洛阳,见她杳无音讯,蔡琰心中颇为担心。

但是蔡琰受到的教育与性格,让她无缘无故找方夏联系,她又做不出来。其实这封信前面那一段,她都写好了很久了,只是契机不到,找不到机会发出来。只能说,胡轸这件事情给了她借口,这封信才终于送了出来。

方夏给她的回复,终于让蔡琰下定了决心。蔡琰前去拜访她的父亲蔡邕,向蔡邕拜别。

蔡邕并不赞成,他作为大儒,文采自然不俗,可是性子并不好相处,固执执拗,就算蔡琰是他的女儿,对她也不假以辞色,没有什么优待可讲。因此,十分严肃的将蔡琰批评了一顿,道:“昭姬你为女子,不出仕无妨,其他事情休提。”

如果是之前的蔡琰,她极为孝顺,听到这种话,也就打消心思了。但是这一次,她没有让步,与蔡邕据理力争。以前蔡琰并没有在口才上表现出独特的天赋,可是这次蔡邕硬是被自己的女儿驳斥的哑口无言。

无论如何,蔡琰到底是自己的女儿,蔡邕无奈之下,见女儿执意要走,也只能厚着脸皮去找李儒。蔡邕一生不求人,可是为了这么个女儿,也不得不破例一回了。目前洛阳城不许进出,除非得到李儒或者董卓的手令,不然蔡琰根本出不去。

李儒道:“此事儒不敢擅专,还需得太师决断。”

虽然此时洛阳戒严,但是李儒显然不可能为难蔡琰这么一个女子,她所带上的也不过婢女外加三五个下属而已,以及一卷卷的书简,金银珠宝丝毫未动。但是胡轸的事情在前,现在他放人也得三思一下了。

蔡琰确实没有在董卓势力出仕,她想去哪里都是她的自由,但是万一真出事儿,那才不好办。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李儒会给方夏面子,放了荀攸一马,但是蔡邕的面子没有方夏那么大,他虽然没有一口回绝,但是肯定也不愿意担上风险。由此可见,方夏面子远远比她想的大,只不过永远都是在背后发生作用,正面她根本感觉不到。

蔡邕无奈,只得再去找董卓。

董卓最近心情很不好,基本上他的下属都绕着他走,生怕太师一个不高兴把自己给剁了。但是他到底对于蔡邕这样品行高洁的大儒,还是有一点尊敬的。听到蔡邕因为蔡琰的事情求到他身上,爽快的答应了。

蔡琰顺利的离开了。只不过她毕竟是个女子,又骑不得马,只能坐着马车,方夏当初骑马带着几个下属,轻车简从也花了好几日,蔡琰浪费的时间自然更多。大概要多出一倍的时间,她才能到得了许昌。

不过诸侯之中,其中蔡邕与同是名士的孔融略有交情,再加上方夏的手书,一路顺利。

第三封则是荀家带来的消息,说荀攸已经被救出,十分顺利,后面附上具体详情。

荀攸自从曹操那里脱身之后,他便跟着荀家来人,打算去许昌找自家小叔叔荀彧。他的速度比蔡琰快一些,因此倒是在路上遇到了。稍稍一交谈,发现双方目的相同,而蔡琰带的人手又太少,两队便主动合为了一队,一起走。

算一算时间,大概还有几日,便能够到了。

看完了信,方夏倒是为蔡琰高兴,看样子她不会再重蹈被掳掠到匈奴十二年的覆辙了。虽然都说诗人都是在苦难中才能诞生大作,大部分诗人都是官场失意,才能在诗坛上发光发热。但是蔡琰并没有做错什么,方夏觉得哪怕宁可不会再有《胡笳十八拍》这样的名作,也该让她好好的。

方夏告诉何仪如果发现人来,需得郑重接待。

目前方夏的武将只有裴元绍和何仪他们两个,质量十分堪忧,但是她也没有办法。两人分工裴元绍因为统帅与武力稍微比何仪高一点,训练士兵效果高一点,方夏便让他去训练军队,剩下城中治安相关的大小事儿,就由何仪负责。

何仪应诺。

最后一封信,便也是情报相关,记载了十八路诸侯的动向。

曹操追击董卓去了,孙坚因为拿了玉玺,避免节外生枝,因此跑的最快,孔伷身染疾病,颇有力不从心之感,但他兵少也没什么话语权,因此没有直接离开,而是向着袁绍告辞。之所以关注他,便是因为他乃是前豫州牧,现在的谯郡太守,与方夏是竞争对手关系。

其他稍微值得注意的,便是袁绍和袁术这两兄弟了。

袁绍此时已经有了田丰、审配、郭图等等谋士,而且现在他的势力并未坐大,这些谋士还是在尽力为他谋划,党争不算太过严重。他们见孙坚走的匆忙,再加上探子传来的消息,就觉得肯定有所古怪。因此,田丰便出计让袁绍留下孙坚。

田丰性子一向十分耿直,用谋略也偏向于大开大合的方面,因此经常惹得袁绍不开心。袁绍性子有些优柔寡断,听了田丰的话第一反应不是自己思考,这件事能不能做,有没有必要做。而是去问其他的谋士,这应该如何去做?他觉得博采众家之长,集中出的意见应该才是最好的。

其实有时候谋略并不多这样的,贵精不贵多,就跟做饭一样,一个一流的厨师做出来的菜肴一定是美味无比的。但是要是集中很多个一流厨师,让他们合作起来每个人做一件事儿,放一种调料,最后混合起来的东西很可能味道很可能让人觉得这是什么鬼?

审配、郭图这个时候还没有和田丰撕破脸,因此也没有正面上去和他吵架。

他们也


状态提示:31.差一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