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姜姬>第299章 人尽其才
得,叹道:“你爹还要靠你呢。”

他当然也听出了顾釜的决绝之意。

顾釜笑道:“说不定不必呢?叔父没听说吗?公主爱少年,大夫爱壮男,我虽不是少年,也不是壮男,但未必就全无生机。”

“胡说八道!”顾朝骂道。

“浮云散去,星星月亮都露出来了。”

金潞宫中,龚香指着朗朗晴空对姜姬说。

二人正在谈论樊城的事。樊城百姓外逃,对姜姬来说是个好消息。

虽说她不会让这场仗打起来,但万一打起来,她也不愿意看到太多百姓受伤。

而且,现在各城外的田地大多荒芜,这些逃难的百姓如果没办法入城安家,最后的落脚点只能是城郊村落。虽然对他们来说是件坏事,但她更愿意看到百姓重归田园复耕,而不是都挤在城里,以每日无所事事为荣。

就比如现在的乐城。

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乐城的人口统计已经出来了。因为就在她的眼皮底下,各项指标都是照着她的要求去做的,也让她对目前各城的职业分布有了一个最直观的印象。

印象就是:人多了真不是好事!

都去了,就没人做事了。

不管是商人也好,手艺人也好,家有余财的小地主也好,大地主也好,他们认为合适子孙做的最好的“工作”就是,做个人。

于是,鲁国有很多的人。乐城有将近六成的人都是,他们以此为业,以此为生,以此为荣。

这六成的人平时做的事就是、写书、议论。

读别人的书,写自己的书,然后与人谈论。

这些书有价值吗?从思想上说,当然有价值。

她每日都让人收集市面上的新书,在其中发现了很多远超过这个世界的思想萌芽,让她非常惊讶!

从微观到宏观,从民生到吏治,从本我到超我,甚至有关于现在的政治生态,大王与公卿,皇帝与诸侯之间复杂又互相平衡的关系,全都有人分析,有人著书,当然也会引起讨论。

她甚至还看到了天体说!有个叫放翁的人认为人每年在同样的时间看到同样的星象,不是星星围着我们转,而是我们在转,星星是不动的,他用自身当比喻,称他转一圈,正面对着星星时,能看到星星,转过去背对星星时就看不到了,所以很有可能,恒星亘古不变,从诞生之日起就立在那里。因为千百年来星星都是那几颗,先人看到的星星和我们看到是同一颗,所以星星是永恒的。然后我们看不到星星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运动。

虽然很模糊,但他的观点综合一下,几乎已经摸到了公转、自转的门槛。这还是在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他自己的猜测,无限接近事实!

有时她觉得人其实千百年来没有变化,进化的是人类手中的工具。

如果给放翁一架天体望远镜呢?

限于工具,他的才华才无法施展。

这些书有没有价值?有,有很大的价值。

这些思想如果消失了可不可惜?可惜,非常可惜。

那鲁国现在需要这些书和先进思想吗?

不需要。至少,它不是排在第一位的。

鲁国需要外御强敌,所以它有了士兵与将军。

它需要养得活百姓们的粮食,所以它需要农民与肥沃的土地。

它需要管理百姓,于是要有官员。

它需要一个头领,让所有人都朝一个方向看,于是有了大王。

现在鲁国只有这么多人,她只能按照轻重把百姓赶到他们该去的地方,引导他们去做她需要他们做的工作。

她需要人,但能用得上的最多的其实是小官吏,不需要饱读诗书,不需要发明天体说,只需要识字,会记数,会表达,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就行了。

所以看到近六成的人,她想的只是从中能选出多少合格的官吏呢?至于剩下的,最好能去做点有创造性的工作,种地也行,打铁也可以,织布、纺纱等等。

不要空谈,做点实事。

但她不能这么对乐城的居民。她只能颁布市场令,给匠人、手工艺人、商人更多的优待。至于人

“我想举办几个比赛,最后一场就在大王面前举行。”她说。

龚香好奇,“什么比赛?”

她说:“术数。”现在的数学、几何、物理、统计都是一类,没有细分。

“初赛就比看谁能成功计算出乐城的人口性别比、年龄比、成年人成婚年龄比率,幼童诞生比率。”人口统计时她想知道这个,龚獠说做不了,太不可思议了!没人会算这个!

好了,现在她手中至少有乐城的人口总数和职业分布了。

至于这些书生怎么接招,自从她看到那么多天马行空的书之后,觉得不能太小看古人。

“复赛算乐城附近的荒地的面积。”

“决赛就比一比看谁能计算出从乐城开始修官道,如果并行六十架马车需要路面多宽如果十五万人排成方阵,队伍要想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一百五十里的路程时,需要排列的行数与列数如果十五万人行军四个月,每人每天所需干粮与净水是多少,补给的间隔是多少。”之后再比什么,等她需要了再说。

龚香喷笑,他可是知道在龚獠搞什么人口统计时被公主难为成什么样了。

原来公主还没放弃,这回又叫她给想到一招。

“公主,此计甚好!”

乐城北市近来很热闹。

一半是因为从樊城涌入的流民,


状态提示:第299章 人尽其才--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