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会师比西尼亚 (求订阅)

辛辛纳格愤怒的暗想:埃利亚,这个一直被皮科西斯欺压、险些覆灭的希腊小邦居然敢跑到皮科西斯领地内捣乱!难道成为了戴奥尼亚同盟中的一员后,让这些只知道躲在城内的希腊懦夫有了胆量?!难道它不知道招惹了皮科西斯之后,谁也救不了它!

他在心中发誓:等征服格鲁门图姆之后,一定要灭掉埃利亚!

但梦想归梦想,现实的问题必须要解决。虽然他这边战情处于关键时刻,皮科西斯却不得不立刻去解救。虽然1000名埃利亚人不可能攻破皮科西斯城,但是让他们在城外肆意破坏,就会动摇族民对辛辛纳格的支持。要知道,虽然这些年辛辛纳格通过各种手段,使得他的部落已经在皮科西斯各部落中占了绝对的优势,但皮科西斯城毕竟并非只有他的一个部落,而且就算在他的部落里,长老们、和祭司也并非和他是完全同心的。上一次,在格鲁门图姆惨败而归,已经让族民们有些不满。而这次埃利亚的入侵,他必须得立即采取行动,否则让战士们知道,光是他们的怒火,就会让他头疼。

他不得不再次终止即将发动的进攻,派格奈耐特率领3000人(皮科西斯两千人,其他部落战士一千人),回援皮科西斯城,争取尽快将入侵的敌人全部歼灭,以解心中恶气。

同时,进攻的推迟意味着军粮压力的增大,他还派出一队战士四处征集粮食,所谓“征集”其实就是烧杀抢掠,这迫使那些中立的部落或逃入深山,或加入格鲁门图姆南部的部落,即戴奥尼亚一方……

……………………………

在克纳佩提亚,戴奥尼亚第四军团的弩炮弹射了大半天的石弹,导致城墙多处龟裂,四溅的碎石还杀伤了一些守城战士,使得城上的战士们胆战心惊,士气低落。

大首领潘盖鲁不得不下定决心:深夜派兵出去,捣毁这些可怕的攻城武器!

事实上,弩炮本身并不沉重,一向谨慎的希洛斯之所以在黑幕降临时没有将其搬回军营,而只是在弩炮群前方修了一道土垒,正是想要引蛇出洞。

结果,克纳佩提亚的突袭部队被埋伏在弩炮四周的第四军团士兵候个正着,一番厮杀之后,险些遭到全歼。

潘盖鲁损失了几百名战士后,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第二天,在弩炮和轻步兵的远程火力掩护下,士兵们和特里纳民众修筑的三条堤道逼近城前壕沟,然后他们开始在城外百米处往堤道上铺石板。

接着,克纳佩提亚战士就惊奇的看到三座木制的高塔被缓缓的推上了已经铺好石板的堤道。

这些木塔足有五米高,加上一米高的堤道,足足比石墙高出两米,上下宽度一样,都是两米,前后宽度为三米。它为木头所制,外面蒙有湿牛皮,底部是巨大的木轮,顶端四周是木制垛口,可容纳三四名弓箭手,正前方顶端悬挂着一张吊桥,后方拖拽着长长的木梯,当攻城塔靠近城墙后,吊桥放下,搭在墙头上,士兵们就可以爬上木梯,通过塔身和吊桥,直接攻入墙内,使攻城变得更加容易。

戴奥尼亚工程师和木匠们设计的这种攻城塔比较简易,功能也很单一,无法同锡拉库扎制作的巨型攻城塔相比,唯一的亮点在于很好的考虑了劳力的安全,因为攻城塔两侧车轮上端伸出了三根木杆,木杆的上方又伸出类似屋檐一样的木棚,推塔的人站在堤道外,正好可以站着扶住木杆,木棚替他们挡住了敌人射来的箭矢,他们可以专心的推动攻城塔前行。

当高耸的攻城塔缓缓向前推进时,克纳佩提亚战士们惊呆了。尽管攻城塔很早就已经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使用,但在小国寡民、城邦林立的希腊世界里还从未出现过,锡拉库扎的僭主狄奥尼修斯率先对希腊的攻城技术进行了突破性的革新,但这才刚刚发生,并没有流传开来,更别提封闭的布鲁提人了,他们从未见过这样庞大的攻城器械,弓箭、火箭、标枪都对它不伤分毫,投掷石块却又不能及远,也许戴奥尼亚人那种能发射石弹的攻城武器倒有可能摧毁它,但克纳佩提亚没有,战士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逼近护城壕。

接着,身披重甲的弓箭手钻进攻城塔,通过木梯上到塔身顶端,开始朝城墙上的战士射箭。

双方箭来箭往。身居高处、又有盔甲和木栏保护的戴奥尼亚弓箭手尽管人少,却明显占据上风。

戴奥尼亚士兵趁机往护城壕内填埋沙土,以便将攻城塔能够推至城下。

焦躁不安的潘盖鲁一边命令手下拼死阻止敌人的企图,一边派人火速去科森扎求援。他心里明白:如果没有援军,克纳佩提亚被破城只是几天的事……

………………………

要塞血腥而残酷的战斗虽然发生在昨天,但这仿佛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

今天一早,第二军团军团长德拉科斯、第一大队长阿德里安克斯等队官面带笑容守候在比西尼亚城外,迎接戴奥利亚执政官、全军最高统帅戴弗斯的到来。

而在迎接的队伍中还有原来比西尼亚城的首领巴几里皮、布里姆、新晋的首领克雷鲁、以及比西尼亚各部落中的一些贵族,他们或紧张、或兴奋、或激动的等待着戴奥尼亚的最高权力者。

为了防止意外,德拉科斯命令在城内的第五、六大队做好严密的部署和警戒。

“克雷鲁,戴奥尼亚的执政官戴弗斯真的是年纪比我们还小吗?!”巴几里皮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五章 会师比西尼亚 (求订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