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天下豪商>第1251章 大宋自有国情
不能持戈而战……”

“陛下,”武好道,“我朝所养之士是用于安内的。暴周所养之士是用于攘外的。所以家兄虽开数千里之国,却不敢为帝图皇,还要打着天下为公的招牌。原因在于此!”

武好古的“天下为公”,不是说为亿万劳苦大众谋福利,而是为几十万公民谋利益。而这几十万公民的大部分又是军事公民,所以大周是和军事公民在共天下。统治者必须不断满足军事公民对土地的需求,国家才能平稳向前。

因此从长远看,大周共和国是一个极具扩张性的国家,每一代的元首,都必须进行一番军事扩张,以便为新增的军事公民争取土地。

但是天下间的土地总是有限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土地更加有限,而人们占有土地的,总会土地更多……

另外,保持军事公民和工商公民之间平衡,以及共和国层豪门和基层军事公民之间的平衡。说起来不简单,做起来更不容易了!

其实国历史的秦、汉、隋、唐四个大一统王朝,多多少少都有点军功爵,也是靠军事地主从军卫国的路线。但是这套路线都因为找不到那种既富又弱的扩张对象,而走到了末路。

而赵宋的路线,则是干脆放弃扩张,专心安内。因此大宋的土地和兵役是脱钩的(绝大部分情况下),掌握广大乡村土地的不是军事地主,而是诗礼传家的士大夫地主。他们以科举考试,而不是军功作为保持和提升门第的手段。

当然了,士大夫地主也不排斥工商,兼营商业、手工业的地主大有人在。他们和周事地主的区别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土地私有,主要通过买卖获取(买卖是否公平是另一回事);二是以科举为主要的升通道,以做官为最优的敛财手段。

也是说,宋国的士大夫获取土地靠买,周国的军事公民获取土地靠封;宋国的士大夫聚敛钱财主要靠贪,周国的军事公民则主要靠抢——呃,都不是什么好人!

不过依靠贪污的士大夫对皇帝来说是较安全的——历史的宋、明、清三朝,被手底下人从宝座揪下去的皇帝也的确没几个。而之前的朝代,那可是各种篡位,各种谋逆,皇帝这门职业真是太危险了……

赵佶现在也明白这些门道了,他叹了口气:“行祖宗之法,一百数十年矣,岂是说改改的?而且下下,皆是士大夫……国家不依靠他们,还能依靠谁?”

“陛下圣明。”武好道,“朝廷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武夫公民治天下。若弃士大夫,则无大宋天下矣。”

所谓“弃”士大夫,是停止科举,重分土地!

大宋的人口至少是大周的八倍,土地(耕地)至少是大周的五倍。如果分土地,行军功,废科举。百万壮士也是可得的!有百万授田之军,平金灭周,不在话下。

可问题是大宋靠什么去进行这种烈度的改革?

赵佶一叹:“武卿,朕已经知道了……所以朕自有主张,不会被书生狂言所左右,你尽管放手去和金国谈判,哪怕百万岁币,也可以许给金人。”

武好长揖一礼,“陛下圣明!”


状态提示:第1251章 大宋自有国情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